当前位置:笔趣阁>其他小说>胜利的美食> 第二十九章 澳洲和牛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九章 澳洲和牛(2 / 2)

回到泥轰的和牛,泥轰人意外发现,虽然泥轰的和牛又懒又矮肉还少,但口感特别好。

和牛肌肉间脂肪含量非常均衡,号称霜降,入口即化。

这一下,泥轰的和牛成了世界级的美味。

1899年,东京筑地市场开起了第一家牛肉饭专卖店——祥野家。

泥轰的牛肉店专卖店后来也在大土地也开了很多门店,是很多小资日吹的心头好,最出名的则是最近出了食品安全的丑闻——祥野家。

泥轰的人们针对牛的品种标准极为严苛,能被称作“和牛”的仅有明治时代之前的原生态种,或以原生态种跟外地人种类繁殖而成的牛种,即“黑毛和种”“褐毛和种”“泥轰短角种”“没角和种”。为了更好地对和斗牛种开展改进,泥轰的人们曾以高卢西门塔尔牛等欧州进口牛种与当地牛混种改进,历经数十年的当然取代与种类提纯才得到培育肉质地化学纤维细致、植物油脂熔点低、人体脂肪堆积如降霜般遍布在全身肌肉间的“黑毛和牛”。

当然了,这是泥轰的宣传说法。以泥轰多年的“躬匠精神”传统,这其实是很有问题的,这里暂且不提。

在泥轰的和牛风光无限,搞得原本的牛肉大国袋鼠国羡慕嫉妒恨,偷偷搞起了山寨和牛计划。

先让澳洲本地的安格斯牛和“特殊渠道”进口的和牛生出了50%血统的第二代,然后让二代与一代和牛再交流,于是就有了75%和牛血统的第三代,然后……

袋鼠国人发挥了愚公移山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的精神,最终获得了血统无限接近泥轰和牛的澳洲和牛。

泥轰和牛等级以字母A~C表示。又称作成品率等级,以一套特定的公式来计算从特定部位中能取出的「肉量百份比」,再计入肉的厚度、皮下脂肪的厚度等,A为良好(72%以上)、B是一般标准(69~72%)、C则较差(69%以下),等级越高代表这块肉品发育的越完整。

以数字1~5代表,分别从油花比例及纹理分布、肉质色泽、肌肉纹理及结实度、脂肪品质及色泽4个项目来鉴定;4项会分开来给1 ~5的分数,数字越大表示越优质。

其中A5则代表了最高等级的泥轰牛肉。

而袋鼠国对了对抗泥轰的标准,你泥轰才1-5五个等级,我袋鼠国就搞个M4-12,九个等级,其中M12最好。

澳洲和牛是以牛肉风味、油花、气味三个标准衡量。澳大利亚和牛的鉴别级别是M4~M12,谷饲200~350天就达到M4级,如果要达到M12,需饲养800~900多天。国际上通常用A1~A5来论和牛等级,各餐厅表述不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