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告诉我,这三韩究竟是什么玩意儿?”
从董媛身后站出了一人,恭声道:“吴忠侯,我倒是知道一些。”
那人年纪大约二十三四的样子,看上去很精干,虽然是文士打扮,却透着一股子武人的刚猛。
董俷说:“你是……”
“哦,他是我虎女营的军司马,苏则!”
董媛得意洋洋的介绍,却让苏则一下子面红耳赤。
也难怪,一个大老爷们儿,却在一群女人中厮混,传扬出去,好像的确是有点不好听。
董俷看了董媛一眼,笑道:“苏先生,这三韩是什么玩意儿啊!”
苏则说:“吴忠侯,我曾看过一册笔记,里面曾提到了三韩这个名字。那本是在东夷之地的一个岛上南部的民族。三韩,分别指的是马韩、辰韩、弁韩,是一群坐井观天,自以为是的家伙。三韩之中,马韩最强大,有五十四个部落,十万余户人口。”
董俷又问:“那家伙既然说是三韩使团,为何又说是百济使者?”
“三韩是他们的统称,东夷南部的人,大都是自称三韩子民。所谓的百济,原本是高句丽创立者,东明王朱蒙的后裔所创。当年朱蒙因受迫害而逃离了扶余,在卒本之地与当地首领的女儿昭西奴结婚,而后创立了高句(gou)丽。后来,朱蒙在扶余的儿子找到了朱蒙,并成为琉璃王。而朱蒙和昭西奴的两个儿子,就离开了高句丽。”
乱七八糟的名字,董俷不禁有些糊涂了。
他诧异不解。高句丽?怎么听上去,好像有点耳熟?
苏则又说:“朱蒙和昭西奴的儿子温祚和一沸流就带着人往南发展,后来就在马韩的领地中,建立了慰礼城,自称百济,时常与马韩冲突。至他们的多娄王时,百济加强了和马韩部落的联系,渐渐的融入其中,成了马韩部落中的一个分支。”
听了半天,董俷最终也没弄清楚,三韩究竟是什么来历。
反正苏则的说法,这三韩不过是一个愚昧而落后的部落而已。至于百济,更像是一群杂种。
董俷对这些人没什么好感,更不会因为一群杂种,而感到有什么失礼。
这件事,很快就被他抛在了脑后。毕竟奶奶到达雒阳,对董俷而言才是一件大事。
也许是一路辛苦,老夫人有些疲惫了。
董卓虽准备的酒宴,但老夫人并没有参加,而是拉着董俷、蔡琰和董绿,抱着董冀,腿上坐着文姬,在卧房中聊天说话。一家人团聚,其乐融融,虽比不得外面的喧嚣吵闹,可是自有一种温馨的气氛,在这小小的卧房中洋溢,令董俷感觉很舒服。
不知不觉,老夫人靠着床褥,睡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