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青龙镇中心小学教学工作的逐步稳定,陈默开始将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思考与感悟进行系统梳理,着手开展一项意义深远的研究 ——《乡村自主教学研究》。
陈默意识到,乡村教育由于其独特的环境和资源限制,需要一套有针对性且能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理论与方法。他常常在那间略显简陋的教师办公室里,挑灯夜战,查阅大量国内外教育资料,从先进的教育理念到成功的教学案例,他都一一剖析,试图从中汲取适合乡村教育的养分。
在研究过程中,陈默深入观察学生们的学习行为和习惯。他发现乡村孩子们虽然生活条件相对艰苦,但却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坚韧的毅力。他们对身边的自然世界和乡村生活有着独特的认知与体验,这无疑是开展自主教学的宝贵资源。于是,陈默提出了 “生活即教材,自然为课堂” 的理念。他倡导让孩子们走出教室,走进田野、山林与溪流,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去发现问题、探索知识。
例如,在自然科学课程中,他带领孩子们到农田里观察农作物的生长周期,了解土壤、气候对农作物的影响,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农民劳作的艰辛与收获的喜悦,进而引导他们思考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去探索、去提问、去寻找答案。他们会好奇为什么同一块土地上不同季节种植的作物不同,为什么有的农作物需要更多的水分而有的则耐旱。陈默则在一旁耐心地引导他们进行观察、实验和记录,帮助他们逐步构建起科学知识体系。
为了更好地推动自主教学的实施,陈默还设计了一套完善的自主学习评价体系。这个体系不再单纯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而是综合考量学生的学习态度、探索精神、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他鼓励学生们建立自己的学习档案,记录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成长与收获,包括遇到的困难、解决问题的思路以及取得的进步。
陈默在学校里积极推广他的研究成果,组织教师培训和研讨活动。起初,部分教师对这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和评价体系表示担忧,他们担心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担心教学秩序难以控制。陈默则通过实际教学案例展示、学生学习成果对比等方式,逐步消除教师们的疑虑。他邀请教师们一同参与到学生的户外探索活动中,让他们亲身体验自主教学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