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算是赵普扳回了一局,可他的敌人们是不会让他继续胜利下去的。
这里要说到宋朝官场的另一位大佬,他就是时任枢密使的李崇矩。宋初顶级官场的三位大佬分别是主管国家行政的东府宰相和主管军事的西府枢密使以及主管国家财政的三司使。这个三司使大人我们现在不说,我们现在要说的是枢密使大人李崇矩。
不清楚赵普是不是昏了头,还是说李崇矩的女儿实在是太招人喜欢,在公元972年——就是处死姚恕的第二年,赵普和李崇矩成为了儿女亲家。这对于一个老练的政治家来说简直就是愚不可及的错误,主管行政的宰相和主管军事的枢密使结成了亲家,这让皇帝老儿赵匡胤会怎么想?果然,听闻此事,赵匡胤很不高兴,史书明明白白地记载——“帝闻之,不喜”。
数日后,赵普和李崇矩按照常例进宫面圣。在此之前,他和李崇矩都是同在一个地方等待赵匡胤的召见,可这天赵普发现李崇矩许久都没来,等他询问后才得知李崇矩也是来了的,只是他从此将在另一个屋子里等候召见。赵普顿时汗流浃背,直到这时候他才意识到自己和李崇矩的这个亲家结出了问题,他本想以此让自己的地位和权力更为稳固,可他没料到这竟然成为了授人以柄的愚蠢之举。可是,现在后悔有用吗?晚了,他的政治伙伴、他的亲家李崇矩很快就要遭殃了。
没过几天,李崇矩家里的一个当差逾十年的仆人郑伸敲响了登闻鼓,他向赵匡胤当面揭发李崇矩收了别人的贿赂,然后李崇矩就委托翰林学士扈蒙帮助行贿之人考取功名,郑伸还给自己找了个证人—— 军器库使刘审琼。赵匡胤把刘审琼找来问话,但哪边都不敢得罪的刘审琼却说这事他根本什么都不知情。
怪事就此出现,既然证据不足,赵匡胤就该还李崇矩一个清白并惩处郑伸,可最后的结果是李崇矩被罢免枢密使之职,赵匡胤让其离开京城出任镇国军节度使,而这个郑伸却被赐予同进士出身,赵匡胤还让他去做了酸枣县的主簿——这明显就是赏赐。也就是说,赵匡胤认为这个郑伸是有功的,换言之,李崇矩被赵匡胤认定有不法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