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小说>北宋帝国兴亡史> 第48章 革除藩镇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8章 革除藩镇(1 / 2)

随着李重进的覆亡,宋朝国内再也没有人敢跟赵匡胤叫板。从扬州回来,赵匡胤突然开始厌倦行军作战,他当将军的时候可没有这种感觉,可那是因为当时的他需要靠打仗才能体现出自己的价值才能升官发财,但现在他是一国之君,如果他还是经常打仗那就意味着天下并不太平。

试问:世间有哪一个皇帝不希望自己的国家太平无事?有哪一个皇帝希望自己的军队常年累月都在打仗?另外,除了打仗,每天处理公文批阅奏折也是让赵匡胤感到头疼的事,他这时候才发现当皇帝真的不是人干的事,尤其是想当一个好皇帝更是苦不堪言。想当初,他当将军做节度使的时候是何等的逍遥自在,可现在他坐拥天下却一点也不觉得快乐,尤其是他这个国家地处四战之地,他的四周虎狼环视,而且国内也并不安宁。

总之,在这位大宋天子的眼里,当皇帝就一个字——烦。不过,再烦也得继续干,这就是身为皇帝的宿命,而且这也是你赵匡胤自己选择的命运。

正所谓攘外必先安内,国内的叛乱已经被赵匡胤强行镇压下去了,四周的敌人现在也不敢来招惹他,他现在得把重点放在经营和整顿内部事务上,简单说就是——如何巩固他的统治地位?这是每一个刚当上皇帝的人上任伊始都会去考虑且都会去做的事。这样的说辞或许显得有些太过直白,换句好听点的话来说就是——如何让天下太平?如何让百姓安居乐业?

正如之前我们说过的那样,当皇帝的人即使他做某件事是出于私心,但这件事却是关系着整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如果君王的地位稳固了那就意味着这个国家必然是一片祥和。说到这里我们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他就是赵普。

对于如何彻底稳定内部,此时刚由枢密直学士升任枢密副使的赵普所给出的意见就是必须把国内的那些手握重兵且富甲一方的节度使先给收拾了。别误会,他不是要杀了这些人,而是要削弱他们的权力。

唐朝中后期的皇帝甚至包括自朱温以后的所有称帝的人都想削藩,而且也真的去削了但却没一次成功过,原因何在?因为这些所谓的皇帝未必就能打得过那些在名义上臣服于他们的骄兵悍将。你打不过人家还想着削藩,这不纯粹就是自取其辱吗?可是,赵匡胤现在没有这个问题,现在的局面是在他的国境之内没有谁能够打得过他。既然如此,那他不削藩还等什么?

不同于之前的那些想要削藩的帝王,赵匡胤没有想加害他们的意思,更没有把他们当成敌人,他只是想让他们这些人交出手中的权力或者是部分权力,然后去享受人生。关于削藩,具体的做法就是赵普的那一句很是精辟的概括:收其精兵,削夺其权,制其钱粮。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