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小说>北宋帝国兴亡史> 第40章 南疆烽火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0章 南疆烽火(1 / 2)

辽军在雁门关的惨败让耶律贤因为满城之败而积蓄的怒火变得更加不可遏制,但东西两线连续两记啪啪作响的耳光在让他愤怒的同时也让他变得稍微理智了一些。耶律贤决定先冷静一下,不是说这仇他不报了,而是他准备要跟宋朝来场彻底的清算,也是要跟赵光义玩一把大的。不过,既然是要算总账那就得从长计议,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耶律贤未必是君子,但在这个时候他还是选择了忍耐。

耶律贤在北边大喘气平息怒火,相比之下赵光义就要心情舒畅得多。雁门关之战的次月,宋朝迎来了太宗朝的第三次科考。之所以要着重提到这一次的科考是因为这次考试的中榜进士里面有一个对宋朝历史乃至是中国历史产生了巨大影响的人,这人此时不过才十九岁,他的名字叫做——寇准。

关于寇准,很多人看到这个名字定然会将两件事联系起来,其一自然是澶渊之盟,其二就跟正史没多少关联:《杨家将》里将恶贯满盈的国丈潘仁美给送上断头台的人正是这个当时担任开封知府的寇准。

宋朝科考的最后一个环节叫做殿试,就是皇帝本人会在大殿上主持会考并担任监考官,然后再根据考生的答卷由皇帝和大臣们共同决定考生的名次。然而,赵光义对社会阅历不深的年轻考生往往“另眼相看”,在他看来,有学识但缺乏社会阅历的人实在是难堪大任。这一点还算他英明,阅历这个东西金钱买不来,读书看不来,只有时间和世事的打磨才能让一个人真正成熟起来,这就是所谓的阅历。

有鉴于此,在参加殿试之前有人建议寇准把自己的年龄虚报几岁,可生而就顶天立地的寇准根本没这个打算,他直言道:“我这还没有正式当官难道就要开始欺君了吗?”

英气勃发且锋芒毕露的寇准在踏上官场之初就显得是如此刚直,而他最后也成功地过了赵光义这一关并在随后被授予大理评事的官职,不久他便被派往归州出任巴东(今湖北省巴东县)知县。

未来的宋朝一代名相就此开始了他的宦海沉浮,但同一时期开始踏入仕途并在历史上流芳百世的人可不止寇准一人。公元980年的这一次科考一共诞生了三位宋朝宰相,除了寇准,另外两个人就是李沆和王旦。这两人的历史知名度远没有寇准那么高,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俩对宋朝的重要性和贡献就不如寇准。

民间有句话叫做北宋缺将南宋缺相,从这话里不难看出北宋的宰相集团可谓是群英荟萃,风华绝代各领风骚数十年的北宋名相们在这一年里算是正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不过,宋朝这个时候还不是文臣们挥毫泼墨指点江山的时代,时代尽管在呼唤和平,但战争才是这一时期的历史主旋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