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里并非是想大肆指责贺令图等人在蓄意挑起战端,雍熙北伐之所以能够发生主要的原因还是在赵光义的身上。此时距离高粱河之战已经过去了六年多,赵光义那颗想要彻底雪耻的心早就按捺不住了,经过贺令图等人这么一撩拨他就更是急不可耐。当然,这里面不止有他想要复仇的心态在作祟,他那埋藏在心中好多年的伟大理想和抱负也在鼓动着他下决心北伐。
自打赵光义登基以来,他的心中就一直有着一份近乎于是偏执的执念,那就是他一定要在皇帝的位置上做得比他哥哥更好。我们也不得不说,赵光义登基后的这些年在各方面的所取得的成就确实也超越了太祖朝,宋朝的综合国力一直处在上扬的状态——他唯独在军事上始终矮了一头。赵光义是疯狂的,但他也是理智的,耶律贤刚刚驾崩的时候他没有选择立即出兵北伐就是最好的明证。然而,今时已不同往昔,如今的赵光义通过整顿吏治、发展农业以及大兴文教已经让宋朝在全国范围内的统治基础变得更趋牢固。更重要的是,他现在已经牢牢地掌控了宋朝的军政大权,他成功地将宋朝捏合成了一个强而有力的大拳头。更何况,他这时已经人到中年,说难听点,留给他彻底光复神州的时间已经不是很多了。
国力雄厚,财政充足,内部稳定,宋朝开国之师的战力和锐气尚存,宋军老中青三代将领的精英体系也已形成。此时宋朝若再不北伐,那又更待何时?
决心已下,赵光义随即命令宋军开始集结准备再次北征,这一次他要集中全国的精兵强将一举拿下他朝思暮想的燕云十六州。为此,赵光义特意将此前刚在西北前线浴血奋战的李继隆、董愿、荆嗣、袁继忠、王侁、郭守文等人全部征召了回来。李继迁现在已经不足为虑,赵光义现在只想跟辽国一决雌雄。
世事就是这样的造化弄人,王侁因为取代田仁朗率领宋军大败李继迁从而获得赵光义的赏识,于是这才将他火线召回并在随后让他出任西路军的监军,而这最终竟导致了杨业的人生悲剧。王侁大败李继迁看似跟杨业毫不相干,可命运却将他们精心地连在了一条线上。当然,这些是后话,我们后面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