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曹彬在整个宋史的历史地位和评价都非常高,甚至有人说他是北宋的第一名将,我个人非常不赞同这种说法,至少对这个“第一”很有保留意见。
初期,曹彬在北方边境和北汉人与辽国人作战,那时候的他还是李继勋、王全斌这些沙场宿将身边的小老弟,也从来没见他有过单独领兵取得某场战役大捷的记录,后来征伐后蜀他也不是将才,而是东路军主帅刘廷让的监军,在这之后就是他以主帅身份征伐南唐,而这也被认为是他此生最大的军功。
恕我直言,征伐南唐之时,宋军几乎是精锐尽出,而进兵策略和方案是赵匡胤制定的,曹彬不过就是一个执行者。在两军交战的战阵面前曹彬也不是亲临者,潘美、李汉琼、刘遇、曹翰、田钦祚这些当时宋朝第一等的猛将才是真正的沙场决胜之人。纵观平灭南唐的整个过程,曹彬所做的其实也就是充当赵匡胤在前方的一个影子和传声筒,这事当时如果换了是赵光义去做甚至是赵廷美去做也都能够完成得很漂亮。
综上所述,说曹彬是北宋第一名将着实名不副实,但他为什么会被宋朝的前两任甚至是前三任皇帝所喜欢和信任呢?甚至因此而成了宋军的最高军事长官枢密使呢?原因也不难找,因为他听话,因为他对皇帝顺从,因为他为人低调、谦虚和内敛,他的身上更具备别的武将都不具备的一个优良品格——仁德。宋朝终其一生都在防范武将的权力和影响过大,尤其害怕那些有能力在战场上行专断之权的武将,但曹彬偏偏就满足了宋朝皇帝对武将的全部希望和要求。如此之人,怎能不在武将之中独享尊崇?
我们说这些不是想借机贬损曹彬,可此人在战场上的表现尤其是在此次北伐中的表现将会用血淋淋的事实以及数万宋军的生命证明他到底是一个战场废物还是一代名将。如果他的皇帝一直是赵匡胤,那么他此生在军事上可能会没有丝毫的污点,但一旦他的皇帝变成了赵光义,当赵光义出了昏招导致战场局势骤变而需要他这个主帅临机决断之时,曹彬的短板就暴露了——他根本不是能够决胜沙场的帅才,他只是一个优秀的执行者而已。问题在于,战场的形势时刻都在千变万化,身为主帅如果不能在形势突变之时具备随机应变的能力,那么这必将导致“一将无能祸及三军”的悲剧。
回到战场。
四月十五日,东路军全军涉水渡过了拒马河准备向涿州进发,但就在此时耶律休哥亲率辽国的大队骑兵前来列队欢迎他们。看到眼前的这一幕,宋军的将士不禁都心头一凉:耶律休哥不是不敢来打我们吗?他就不怕西路军端掉他的老窝吗?
事实上,早在曹彬上次撤出涿州之时,辽国的援军就已经源源不断地集结到了幽州,而且连萧燕燕和辽国皇帝耶律隆绪也到了幽州。此时耶律休哥手里的军队在数量上不但不弱于东路军反而更强,他现在完全有实力跟曹彬来一场决定生死的决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