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小说>北宋帝国兴亡史> 第96章 自毁前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6章 自毁前程(1 / 2)

蜀川的李顺和西北的李氏兄弟,这三股势力现在都到了宋朝必须要派遣大军前去剿灭的地步,如此一来这就必然导致宋朝军事重心的位移。那么,问题来了:如果西南和西北的战事不能速战速决从而让宋朝陷入了战争的泥潭长久都无法自拔,而此时辽国再又趁机大举兴兵南下,那宋朝就是三线作战,这事要是搞不好可就有亡国之险了。

请问,如果你是赵光义,你会怎么办?谢天谢地,有鉴于这几年辽国人突然变得很老实,赵光义决定冒一次险,蜀川和西北他必须要打,而且是主动出击。风险?人生何处能有绝对的安全和保险?赵光义这辈子最爱干的就是冒险,而且都是那种事关生死存亡的超级大冒险。至于辽国,他所能做的就是加强河北和山西的警备:我现在不招惹你辽国,希望你最好也不要来招惹我,况且我赵光义也不是那么好惹的。

北宋淳化五年(公元994年)正月,为了剿灭蜀川的农民起义以及扫平不断寇边的党项人李继迁外加一个已经叛变的李继捧,宋朝正式派出两路大军前往进剿。

率领大军讨伐西北二李的宋军主帅是此时宋朝武将里无论战功还是战力都首屈一指的当朝第一国舅爷、禁军马步军都指挥使李继隆,在唐河之战里为宋军立下头功的尹继伦为大军都监。前往蜀川平乱的宋军主帅则是一个与世间绝大多数人都与众不同的人,因为此人是一个太监,这人就是当初赵匡胤驾崩之后前往晋王府把赵光义领进皇宫抢皇位的王继恩。他此时的职务是昭宣使兼河州团练使,而且赵光义还破天荒地授予他前线战事专断之权,这可是潘美、曹彬等宋朝名将曾经做梦都想得到的权力。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应该是宋朝历史上第一次让一个太监去担任一支军队的主帅。不过,王继恩能得到这个差事并非仅仅是因为他对赵光义有拥立之功才选择让他当了一军之主帅。我们在前面也提到过,北宋的公公们可不是好惹的,这些人里面出了好多个能够上马杀敌且杀得敌人鬼哭狼嚎的狠角色,王继恩就是其中之一,他甚至可以说是北宋军事太监集团的领路人和探路者。在雍熙北伐时他就曾跟着东路军一道出征,而且他还以其极为出色的战场逃生能力成功地突围,随后他更是马不停蹄地在第一时间将东路军兵败岐沟关的消息告诉给了赵光义。所以,不要以为此人就是一个在深宫内苑里作威作福不男不女的老太监,你要说他是一个老兵油子都不过分。

当然,赵光义之所以越过所有武将把一个老太监派去蜀川平乱还有一个尽人皆知的原因,那就是防止武将在蜀川割据称王。在中国古代,如果哪个手握重兵的人想在一个地方关起门来当大王,蜀川之地恐怕是独一无二地存在,北边守住剑门关,南边堵住长江口,如此一来万事大吉。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可是太多了,最近的一个例子就是后蜀的开国皇帝孟知祥——此人打下西川后又吞并东川,从此就山高皇帝远自己当大王。赵光义熟读史书当然知道派一个武将去蜀川平乱可能会有的后患,而这也是王继恩能够脱颖而出的重要原因之一。

宋朝的两路大军都相继出发了,我们话分两头,先来说蜀川的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