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虏之战的战报传至开封,首相(加昭文馆大学士职衔的平章事)吕蒙正特意率领在京文武百官向赵恒行朝贺大礼。然而,在欣喜之余,朝野上下却也是一片叹息之声。吕蒙正更是直言,如果情报工作做得再好一点,那么此次的战果完全可以再加上一倍。而且,骑兵大阵击敌时也显得有些操之过急,如果能等到后方的步兵大军到达之后再开打,那么这一次甚至有可能让辽军全军覆没。于是,吕蒙正建议赵恒不对前线将士予以嘉奖,理由就是前方的将领未按圣谕的要求等到兵力集结到位后再战,此举涉嫌抗旨不遵。
吕大宰相这时候估计也是脑子抽风了,他竟然会提这种愚蠢的建议,但他这样也或许是有意在堵某些人的嘴。好在赵恒还是个体贴人,他下令嘉奖前方参战的所有将士并厚葬阵亡将士厚恤其家。
作为河北方面的战区统帅,王显也是在扼腕叹息并惶恐不已。这一战宋军虽然胜利了,可事后看来也实在是太过惊险,多亏了宋军将士这一次超级生猛的表现,否则很难想象辽军将这四万人全部吃掉会是什么后果。如果再来一场君子馆之战,那他王显这辈子估计也就完了。
为此,王显上疏自行弹劾:“这一次如果能早一点通知驻守北平寨的荆嗣堵住辽军的退路,再让莫州的桑战赶来参战,那么我们定能大胜。可是,当荆嗣赶到时,辽军已经冲向了羊山。这一仗我们虽然胜利了,可却没有严格按照陛下的旨意与敌接战,还望陛下责罚。”
责罚?赵恒当然不可能责罚他,而且赵恒一眼就看出王显这是在以退为进。他知道王显是在担心朝中大臣会有人借机弹劾他,为了安抚王显的恐惧,赵恒只好亲书一份手诏以安其心。
不过,此战险些全军覆没的杨延昭和杨嗣在战后还是被朝廷问责。他俩被召至京城,迎接他们的是赵恒的责备和愤怒,有关部门甚至建议将此二人治罪,但赵恒亲自出面为他俩说了好话,说他们向来勤于王事且敢于战斗,二人这才得以免于受罚。
不管怎样,宋朝这一回是胜了,那么辽国人会就此善罢甘休吗?当然不会!可是,这一次辽国人真的是失去了上天的垂青,一心想着要给自己的弟弟报仇雪恨的辽国皇帝耶律隆绪重新整顿好兵马准备再次向宋境进发的时候,辽国的大军却因为连日的大雨导致路面泥泞不堪而难以行军。骑兵如果不能冲起来也就谈不上什么战力,如果宋朝的步兵方阵这时候杀过来,那么辽国人就会死得很难看。万般不甘之下,耶律隆绪还是不得不下令班师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