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黄权投降魏国,那边的将领们都带他去见曹丕。
曹丕问他:“你既然降了我,是不是想成为陈、韩那样的名将啊?”
黄权哭着说:“我对蜀国的皇帝可是忠心耿耿,他对我也是好的没话说。可是我被陆逊那个小子堵在了江边,回不去了,又不能去吴国,只好来投靠您。我这个打败仗的将军能保住小命就不错了,哪敢跟古人比呀?”
曹丕听了乐开了花,立马任命黄权为镇南将军。但黄权坚决拒绝。
就在这时,又有人报告说:“有间谍从蜀国来,说他们的国王把黄权的家人都杀了。”
黄权说:“我和蜀国的皇帝是铁哥们,他知道我是真心的,绝不会杀我的家人。”
曹丕信了他。后来有人写诗批评黄权:
不愿降吴却降曹,忠义怎能两头跑。
可怜黄权惜一死,紫阳书法不轻饶。
曹丕问贾诩:“我想统一天下,你说我是先打蜀国还是吴国呢?”
贾诩说:“刘备那是雄才大略,加上诸葛亮治国有方;东吴的孙权会看形势,陆逊又善于用兵,隔着江河湖泊,都不是好惹的。
我看我们这边的将领们谁也比不上孙权和刘备。就算有您的威风,也未必能赢。我看还是守着吧,等他们两家自己出乱子。”
曹丕说:“我已经派了三路大军去打吴国了,怎么可能不赢?”
尚书刘晔说:“最近陆逊刚打败了七十万蜀军,士气正旺,又有江河阻隔,不好对付。陆逊这家伙狡猾得很,肯定有所准备。”
曹丕说:“那你之前劝我打吴国,现在又反对,怎么回事?”
刘晔说:“时机不同嘛。以前吴国被蜀国打得落花流水,可以乘虚而入。现在人家大获全胜,士气高涨,就不好惹了。”
曹丕说:“我已经决定了,你别说了。”
于是他亲自带领禁卫军去支援三路大军。
结果,早有探马报告说吴国已经准备好了,吕范、诸葛瑾、朱桓分别挡住了曹休、曹真、曹仁的进攻。
刘晔说:“既然人家有准备,我们去了恐怕也占不到便宜。”
曹丕不听,带着部队就去了。
却说在那东吴的将领之中,有一位名叫朱桓的年轻小伙,年仅二十七,胆识过人,智勇双全,深得孙权的宠爱。
就在他指挥着军队驻扎于濡须口时,得知曹仁带着大批人马奔袭羡溪,朱桓果断地调动了他的部队,把守那羡溪去了,只留下五千骑兵守护城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