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婉在河洛大学的演讲被放在宁县文化广场的大屏幕上循环播放。
有看过直播的,再次选择驻足观看。
而没看过直播的,一看到是温婉在讲话,也二话不说停下脚步。
这演讲视频经过加工,还穿插着与视频相关的那些平凡而普通的伟人,以及宁县的非遗文化。
那些被年轻人忽视觉得很土很俗的事物,再次出现在人们的眼中。
原来刺绣工艺已经传承了数千年,一针一线中凝聚着先人的智慧与巧思。
原来我们木雕工艺也传承了上千年,从古老的庙宇雕梁到寻常百姓家的桌椅箱柜,木雕以其精湛技艺和深厚文化底蕴,装点着人们的生活。
原来我们的皮影戏有这样的历史,那白色幕布的后面,是艺人们用双手赋予皮影鲜活生命的奇妙天地。
……
原来我们有这么多珍贵的文化。
曾经刺绣是家家闺阁女子必备的手艺,曾经木雕是工匠们走街串巷赖以生存的技艺,曾经皮影戏是乡村里老少皆宜的娱乐盛宴。
这些传统文化,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串联起了宁县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人文脉络。
可如今,又有多少女子会刺绣?
又有多少年轻人愿意学雕刻?
又有多少年轻人会停下脚步观赏一场穿越时空的皮影戏?
在文化广场上,不少老一辈的宁县人看着大屏幕里这些熟悉的场景,不禁回忆起往昔岁月。
有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奶奶看到屏幕里的刺绣作品,眼里满是感慨。
她向身旁的孩子讲述着自己年轻时刺绣的时光:“未出嫁的时候,我们这些姑娘常聚在一起,一边绣着花样,一边聊着家常,那时候,绣品不仅是物件,更是我们对生活的憧憬。出嫁时,我们都是自己绣枕套、手帕,都是满满的心意。”
也有老师傅看到木雕工艺品时泪流满面。
他说,“一把刻刀,一块木头,要经过心到手到的灌注,才能换来精雕细琢的艺术。可现在的年轻人,又有几个愿意静下心来,学上一门手艺?曾经我们宁县的木雕远近闻名,可现在又有多少人知道,我们宁县还有一个非遗木雕工艺叫东阳木雕?”
他看着视频里出现的东阳木雕,“原来我们的政府还没遗忘自己祖宗曾经赖以生存的技艺。”
旁边一位同样上了年纪的伯伯接过话茬:“是啊,皮影戏也是。以前农闲时候,村里搭起台子,一场皮影戏能把十里八乡的人都吸引过来。老老少少围坐在一起,眼睛盯着那块白布,随着皮影人的动作一会儿笑一会儿叹,那场景多热闹。
可现在,愿意陪我们这些老人看一场戏的孩子几乎没有了,戏台前零零落落的几个人,都是我们这些上了年岁,跟不上时代变迁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