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老规矩,李云龙查哨前总是先从最近的地方开始查寝。这支部队从以前就有这个习惯,干部夜间查寝是一项固定的制度。赵家峪是个穷乡僻壤,村里连个稍微富裕点的人家都找不到,更别说像样的房子了,所以警卫排和团部的人员都分散住进了老乡们的家里。
就在李云龙和和尚慢慢靠近村子入口的时候,夜空中突然响起“砰”的一声枪响,跑在最前面的特务队员一头栽倒在地,他的额头中间多了一个小小的黑洞。
这位擅长用飞刀的日本兵,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在纳闷,到底是哪里出了岔子?这一枪是从距离村口岗哨大约三十米的隐蔽哨位打出来的。
这种布哨方式是独立团的特色,李云龙和赵刚在布置哨兵的问题上看法一致:明哨容易受到攻击,这是明摆着的事。
把整个部队的安全寄托在一个哨兵身上,实在是傻得不行。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下,任何一点疏漏都能招来灭顶之灾。
隐蔽哨不是定时派出的,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定,哨位也经常变化,因为一旦事情变成固定规矩,就容易失去灵活性。
今天的隐蔽哨是赵刚安排的,训练有素的日本特工队一出手就不顺,竟然栽在隐蔽哨上。
如果隐蔽哨的士兵手上有能够连发的冲锋枪,那特工队可就惨了。村口的路很窄,特工队员们没法展开战斗队形,挤成一团,被打中的士兵离隐蔽哨只有几步远。这样的距离开枪根本不需要什么神枪手,加上突然从暗处朝亮处开火,本应该能占据优势的。但关键是哨兵的武器实在太差。他那把老式的汉阳造步枪需要时间退壳再装子弹,这几秒的耽搁让他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特工队手中的冲锋枪一串短点射就把他击倒了。
李云龙和和尚已经察觉到了敌人的存在,两人分别守在路两边,静待时机。有实战经验的老兵打仗时从不咋呼,他们会像精打细算的商人一样,权衡双方实力的差距,思考如何用最少的成本换取最大的胜利...
看到自己的哨兵倒下后,他们绝不会冲动地冲上去为战友报仇,甚至眉头都不皱一下。哨兵已经完成了他的使命,接下来是他们履行职责的时候。打仗嘛,要是死几个人就哭天抢地要报仇,那仗就没法打了,只有刚上战场的新兵才会这么做。
李云龙趴在一块磨盘后面,面前整整齐齐摆了几排装满子弹的弹夹,身体像石雕一样一动不动。路对面不远处,一道低矮的墙后,和尚手里握着两把上了膛的盒子炮,静静地观察着特工队员的动静……
当李云龙发现那些日本兵的尖兵离他已经不到几步远的时候,他手里的盒子枪猛然喷出一串火舌,最前面的两个敌人立刻栽倒在地。
剩下的那些日本兵果然是特战精英,反应快得惊人,他们听到枪声的同时身体已经一侧,边躲边用冲锋枪快速点射,把李云龙面前的石磨盘打成了碎石乱飞的现场。
一颗子弹嗖地从李云龙的脖子旁擦过,留下了一道血痕,温热的鲜血顺着他的脖子流进了衣领,吓得他冷汗唰地从额头冒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