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察觉到了她的戒备,但他并不急于打破这种距离。他了解孙尚香的身世和性格,知道她并非寻常女子,也明白她的心中始终挂念着东吴。于是,他选择以柔克刚,给她足够的空间与自由。他没有强迫她融入蜀地的生活,也没有急于向她表露情感,而是用自己的耐心与包容来感化她。
孙尚香的内心逐渐产生了一丝变化。她开始注意到刘备的柔和与温暖,他对属下仁爱,对百姓关怀,这与她所见过的许多英雄豪杰截然不同。刘备并不像她兄长孙权那样善于谋略,也没有曹操那样的铁腕手段,但他有着一种不屈的毅力和温厚的气质,这让她不由自主地对他产生了某种复杂的情感。
然而,政治的波涛总是难以平静。刘备与孙权之间的同盟关系并不稳固,尤其是在荆州问题上,双方矛盾日益加剧。荆州本是东吴的领土,但在赤壁之战后,刘备暂时占据了此地,孙权对此心存不满,屡次要求归还。孙尚香夹在其中,内心愈发挣扎。一方面,她的家族、她的兄长孙权在东吴一再施压,希望她能为东吴的利益着想,向刘备施加影响。另一方面,随着她与刘备相处的时间渐长,她对他的感情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她发现自己竟然不愿看到刘备陷入困境。
孙尚香的心中充满了矛盾与痛苦。每当她想起东吴,想起那个曾经保护她、关爱她的兄长孙权,她内心的忠诚便提醒她,她永远是东吴的人。而每当她看到刘备那温和而坚定的眼神,她又不禁心生怜悯与爱意,陷入深深的自责。
这样的情感博弈持续了一段时间,直至一个关键的转折点到来。刘备率军入川,准备夺取益州,在这一过程中,东吴与蜀汉的关系更加紧张。孙权甚至派出密使,暗中嘱托孙尚香,一旦局势不利,便带着刘备的儿子刘禅回到东吴,以此作为东吴的筹码。这个计划让孙尚香彻底陷入了挣扎的深渊。她深爱着自己的家族,尤其是对兄长的忠诚从未动摇过,但此时她也无法忽视对刘备的感情。
终于,孙尚香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在一个夜晚,她决定带着刘禅渡江返回东吴,履行家族的命令。然而,就在她踏上船只的那一刻,刘备赶到了江边。他没有责备她,只是静静地站在那里,看着她,眼中充满了复杂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