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朱标意想不到的是,朱元璋毫不犹豫的就答应了下来。
“好啊。”
“啊?”
朱标一时之间还没有反应过来,他一路上想好的,为叶巨伯辩解的话还没有说,朱元璋就答应了?
看着愣住的的朱标,朱元璋微微含笑:
“传咱的旨意,把那个叫做叶巨伯的放了,官复原职……不,将他调到京师做事吧。”
“啊?”
朱标的嘴巴张得更大了。
放了?
还调到京师做事?
前些天还盛怒到要把人当场射杀,现在却把人放了,还升官了?
到底怎么回事?
不是。
这还是他认识的朱元璋吗?
朱标一时之间都被朱元璋搞得有些糊涂了,不知道后者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
看着懵逼的朱标,朱元璋脸上带着几分笑意。
“怎么,有什么问题吗?”
“没……没问题。”
朱标反应了过来,旋即欣喜的拱手拜谢:“儿臣替叶巨伯谢过父皇!”
谢过之后,朱标便欲告辞:“父皇,儿臣这就回宫,传您的旨意!”
言罢。
朱标便急匆匆的想要离开。
“标儿。”
朱元璋突然叫住了朱标,这让朱标一愣,转头道:“父皇还有什么事吗?”
“你先别回去了,在行宫好好玩几天。”
“玩?”
“对啊,玩。”
朱标人傻了。
这还是他认识的父皇吗?
从小到大,朱元璋对他的要求都很严格。
因为朱元璋从小没有得读书的缘故,所以他特别重视对子女的教育,朱标才五岁的时候,朱元璋便让他跟随大儒宋濂学习五经之书。
此外,朱元璋还在紫禁城特设大学堂,贮藏各种古今图书,让诸名儒轮班为太子和诸王讲课。
太子的一言一行,都被要求按礼法行事。
除了让太子诵习儒家经典,又专门选了一批德行高雅的端人正士,又以梁贞、王仪为太子宾客,秦庸、卢德明、张昌为太子谕德,让他们把“帝王之道,礼乐之教,和往古成败之迹,民间稼穑之事”,朝夕向太子讲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