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好事,如何能不庆贺?
“臣为皇上贺!臣为大明贺!”
举殿文武齐齐拜呼。
皇位上。
朱元璋倒是相当的淡定,仿佛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群臣的震撼,他都看在眼里。
说实话,他也理解,而且是非常的理解。
因为他是整个事件的亲历者,若非如此,他恐怕比群臣还要震惊,还要激动。
谁能想到,他竟能通过一个书店沟通未来,与一个未来人对话,而且还是一个愿意用心帮助大明的未来人。
朱元璋可以想象得出来,他现在在群臣的眼中,恐怕又高深莫测了许多。
不过他现在已经不太在意这个了。
他在想的是,既然松江特区如此的成功,那么其他地区能不能照猫画虎,有样学样呢?
如果每个地区都能够像松江特区那样,那大明岂不是全方位碾压以往的任何一个盛世?
可是想想,那好像又是不可能的。
松江特区的迅速崛起,主要是依靠棉纺织业,而现在一整个棉纺织业市场几乎都被松江特区占领了,其他地区又怎么插足进去?就算能插足,大家都去织布了,谁来种地?
想到这里,朱元璋不得不佩服朱辰提出的这个特区的想法。
这个特区的提出,实在是太绝了。
特区能够成功,就像现在这样,那当然是大好事一件,即使特区失败了,那也不至于影响全国。
而且特区带着试验性质,可以大胆推行很多新政,这比以往朝代推行新政的容错率不要高太多。
但是,现在问题又出现了。
特区是成功了,可是其他地区怎么办?
朱元璋已经有些迫不及待的想要找朱辰聊一聊,他感觉他现在跟满朝的文武已经说不到一块去了,互相之间已经不在一个维度上了。
所以,接下来小朝会就显得非常的乏味,让人昏昏欲睡……
……
宣国公府,密室。
下了小朝会后的李善长和他的得意门生胡惟庸正相对而坐。
两人都是眉头紧锁,面前的热茶都没有心思去喝。
“相国,你说当初刘基去主持松江特区,是不是皇上和他都已经预料到今天的局面?否则他怎么舍得离开朝廷跑地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