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初的意思自然是出于好意,但从我的角度来看,这些物资还是应该各自管理较为妥当。未来的战斗中,我们难免会有分队行动去攻占董卓的据点。”
“这样既能确保及时补给,也能减少运输时的损耗,更避免了粮草聚集一处被敌人焚烧的风险,分布存储才能确保安全。”
张易的论述条理清晰,言之有物。
各路诸侯听罢纷纷点头称是,即便是对张易心存不满的孙坚,也无法否认他的话语确实言之有理。袁绍听了张易的话后,猛然醒悟过来,连连拍着额头感叹道:“若非云骥将军提醒,我恐怕就要犯下一个严重的错误了!”
其他诸位将领见状连忙出言安慰袁绍,试图平息他的自责。然而,就在这时,孙坚坐立不安起来。他对张易有着深刻的仇恨——父亲便是因他而死。
孙坚直言不讳地质问道:“张府君,我听说昨夜您的营帐中有探马飞驰往洛阳方向,能否告诉我们究竟是何目的?坊间都传言您与董卓关系亲密,难道是打算秘密给董卓传递消息吗?”
面对孙坚的质问,张易微笑着并未正面回答,反而赞许地说:“孙将军果然英明神武,您的营寨位于东边,而我在西边,竟能得知我的行动,实在令人钦佩。”
这时袁绍插话解释道:“孙将军稍安勿躁,我早就看过了云骥寄来的信件,那使者实际上是我的部下。张将军派遣的人手是我指派的,带着张将军亲手书写好的帛书去了洛阳。” 说完这话,袁绍详细讲述了事情的经过给在场众人,众人听完后无不称赞张将军的高尚品质与深谋远虑。
但听到这里,孙坚的脸色变得极为难看,心中满是悔恨与愤懑。自己的一番指控,反而让人误以为他是故意帮助张易掩盖 ** 。随后会议进入了具体的战争部署讨论阶段。
关于这场战争的策略,实际上非常直接:任命孙坚为前锋,直扑虎牢关。庞大的军队数量使得任何复杂的战术显得多余,简单粗暴地正面进攻便是最终方案。“孙坚及其士兵们真是英勇异常,”在亲自督战并击毙了最后一名士兵后,张易一边擦拭手中的长枪,一边淡然评价道,“但我担心他在虎牢关遭遇重大挫折。”
刘伯温听后笑着说道:“骄兵必败嘛。”两人相视一笑。孙坚一路上摧枯拉朽般的战绩固然令人赞叹,但在即将到来的虎牢之战中,敌人虽为一般的征召士兵,实力尚且不如久经沙场的西凉军。若孙坚继续轻敌,等待着他的只有失败。
正如刘伯温所料,孙坚果然在攻破了虎牢的第一防线之后,被守将华雄重创,不仅丧失了大量的兵马,连自己的弟弟也在混战中不幸阵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