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手里拿着能找到的任何东西作为武器。
有的拿着挖矿用的铁镐,有的拿着破旧的木板。
一个守卫站在队伍前面,他身材高大,肌肉贲张,脸上有一道长长的疤痕,那是他曾经征战留下的印记。
他冷酷地对劳工们喊道:“你们这是自寻死路,皇太孙殿下有令,反抗者格杀勿论!”
说罢,他一挥手。
守卫们便如同饿狼扑食一般,毫不犹豫地举起武器,冲向劳工。
矿区的守卫们见势不妙,立刻吹响号角。
那号角声低沉而悠长,在矿区里回荡。
他们召集更多的兵力,更多的守卫从四面八方赶来,将劳工们围在中间。
他们站在高处,向劳工们射箭。
箭雨如蝗虫般飞向劳工们,在空中划过一道道黑色的弧线。
不少劳工被射中,惨叫着倒下。
一个劳工试图用一块木板挡住箭雨,但箭的力量太大,木板被射穿,箭深深地刺入他的身体。
他瞪大了眼睛,不敢置信地看着胸前的箭,那箭的箭头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
然后他缓缓倒下,身体倒在地上发出一声沉闷的响声。
很快,这场反抗也被镇压下去。劳工们被守卫们驱赶着。
……
消息再次传回到朝廷,朱允熥依旧面无表情,冰冷地说道:“继续杀,绝不能让这些人影响我大明的发展进程。”
他的眼神中没有一丝怜悯。
他坐在龙椅上,身体微微向后靠,仿佛这一切都在他的预料之中。
整个大明在这种血腥的镇压下继续推进着工业化进程,一座座工厂拔地而起,烟囱里冒出滚滚浓烟。
矿区里的挖掘工作也没有因为这些反抗而停滞,反而更加疯狂地开采着煤炭和石油等资源。
朝堂之上,气氛凝重而压抑。
官员们得知海外镇压劳工反抗之事的后续发展后,心中各有想法,于是议论纷纷。
一位大臣犹豫了一下,还是站出来说道:“殿下,这些海外劳工虽有反抗之举,但若是大肆杀戮,恐有损我大明的仁德之名。”
“而且,他们人数众多,若逼得太紧,恐怕会引发更大的动乱。”
他的脸上带着一丝忧虑,眼睛里闪烁着担忧的光芒。
一位年迈的文臣站了出来,他的胡须花白。
他恭敬地向朱允熥行礼,缓缓说道:“殿下,臣听闻海外之事,心中甚是不安。如今杀戮过重,臣恐会引起诸多不良后果。”
他微微抬起头,目光中带着一丝恳切,“这些海外之人虽为劳工,但数量众多,若一直如此杀下去,会不会杀的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