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慢悠悠地说:“你们的一举一动,都在我们的监控之下。你们还没开始行动,就已经注定失败了。你们以为大明的情报机构是吃素的吗?”
士兵们迅速上前。
一个士兵像离弦之箭一般一个箭步冲向离他最近的叛乱者。
他用枪杆猛地一扫,动作干净利落,叛乱者的腿被击中,“扑通” 一声就跪了下去,膝盖重重地磕在地上,发出沉闷的响声。
他痛得龇牙咧嘴,却又不敢反抗。
其他士兵也纷纷动手。
有的士兵从侧面冲上去,用盾牌猛地撞击叛乱者,将他们撞倒在地。
有的士兵则迅速用绳索套住叛乱者的手脚,然后用力一拉,叛乱者就被捆得结结实实。
那些被绑的人拼命挣扎着,像被网住的鱼一样乱蹦乱跳。
其中一个叛乱者一边挣扎一边喊道:“放开我,你们凭什么抓我?我什么都没干!”
他的脸涨得通红,脖子上青筋暴起,眼睛里充满了愤怒和恐惧。
他用力扭动着身体,试图挣脱绳索的束缚,但是绳索却越勒越紧。
但士兵们不为所动,表情冷峻得像冰山一样,动作干脆利落地把他们押了出去。
士兵们押着这些叛乱者走出仓库。
叛乱者们在士兵的押送下,只能乖乖地跟着走,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绝望和懊悔。
在港口的码头上,也有类似的场景在上演。
一些准备接应叛乱者的船只上的船员,还没来得及做出反应,就被潜伏在船上的情报人员制服。
这些被抓的人,杀了一部分,剩下的则是被扔进矿中最危险的地方。
至此,大明内部和海外的不安分因素,短暂的被朱允熥一股脑解决。
解决完内部和海外的不安分因素后,朱允熥的目光投向了大明政权的基层治理。
他深知,以往 “皇权不下乡” 的局面虽然由来已久。
乡镇大多依靠乡绅们以宗族方式管理,但这种模式在长久运行下,已渐渐对皇权产生了极大的损害。
朱允熥决心改变这一现状,推行将政权下放到村落的政策。
当朱允熥在朝堂上提出这个想法时,官员们顿时炸开了锅。
“殿下,此做法万万不可。自古以来,乡镇之事皆由乡绅们打理,他们熟悉当地民情,且宗族关系错综复杂,贸然将政权下放,恐会引发诸多混乱。”
“殿下,各地乡绅与地方势力盘根错节,若强行推行此政策,恐怕会遭到强烈抵制。”
“他们会联合起来,动用各种手段来阻止。”
“到时候,地方动荡不安,百姓也会受到牵连,于大明社稷不利。”
“殿下,老臣以为,乡绅管理宗族,已形成一种稳定的模式。”
“他们在当地德高望重,就如同村子里的定海神针,百姓也都听之任之。”
“若殿下强行改变,不仅会让乡绅们不满,那些乡绅背后的家族势力可不会善罢甘休。”
“而且也可能让百姓无所适从,他们会不知道该往哪里走的。”
“殿下,乡绅们在当地多年,他们与百姓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政权突然下放,就如同要把这些树根连根拔起,这会让整个乡镇的秩序崩塌。”
“而且,那些乡绅们都是读过书的人,他们也一直遵循着祖宗的规矩治理地方,并没有什么大的差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