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并未言语,然而却用行动说了千言万语。
秦思源的崛起虽时日尚短,可一路走来,步伐坚实有力,未来的辉煌仿若晨曦中的曙光,已然隐隐可见,这般人物,如何能不让他心生敬畏与忠诚?
“你这是干什么,无需如此严肃”,秦思源见状,赶忙笑着上前搀扶,笑容中带着一丝亲切与包容。
“大人”,文师爷被扶起后,依然恭敬地垂首说道,“属下愿为大人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秦思源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那手掌落下的瞬间,似有千钧之力,又似传递着无尽的信任与期许。
淡淡的说道,“你确实需赴汤蹈火,且日后或许会承受诸多非议。然若此事功成,你亦可能为后世所敬仰”。
“是,属下洗耳恭听”,文师爷的声音沉稳而坚定,似是在宣誓。
秦思源待他坐下后,才不紧不慢地开口说道:“我欲做一事,乃是成立一个独立之司法衙门,此衙门将直接对我负责”。
“换言之,往后判罚之权将不再由寻常衙门执掌,而由这一单独部门统管。你可明白我的意图?”。
文师爷听闻,眉头微微皱起,他心中自是明白这话中的意思。
这无疑是要从地方主官手中将审判大权剥离出来,更重要的是此举剥夺了地方乡绅的权力,他们没有了私刑的可能。
还有父亲对子女的处置权力,这是推翻几千年以来行事的大事。
他心思急转,瞬间也洞察了到其中潜藏的巨大益处,若真能成就此事,青史留名或许便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秦思源再次注视着他,目光中带着审视与期待,“我欲让你组建此部门”。
“首要之事,便是待新律法颁布之后,你需带人深入乡村,为百姓讲解律法”。
文师爷此刻只觉脑中思绪万千,仿若乱麻纠葛,一时间竟难以理出清晰的头绪。
此事绝非小可,关系着他的前程命运,犹如站在命运的十字路口,一步走错,便可能万劫不复。
秦思源见状,微微一笑,笑容中带着一丝理解,“文师爷无需为难,你可回去细细思量”。
“此乃我们势力从人治迈向法治之关键转折点,其意义之重大,犹如大厦之基石,关乎全局”。
“你需清楚,依如今大明之局势,此路仿若布满荆棘,坎坷崎岖,举步维艰”。
文师爷咬了咬牙,似是下定了某种决心,“大人恕罪,属下需回去好好思忖,待想好之后,再向大人回复”。
“嗯”,秦思源笑着点头,“此乃大事,你先退下吧,将杜无忧唤进来”。
文师爷行礼后,缓缓转身,脚步略显沉重地走出书房。
苏明哲三人一直在外厅等候,见文师爷这般模样走出,皆面露惊色。
杜无忧更是心急如焚,一个箭步上前,关切问道:“文叔,你这是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