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两天的时间参观了治粟内史和寺工,张诚收获良多,不仅仅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各种农具的样品,参观了大秦最高等级的工坊管理体系和工业流程,更得到了许许多多矿石样品。有了这些样品,回到上郡就可以照着样品去寻找矿石,开始对这个世界进行资源探索,甚至在高奴县搞出一整套工业体系。
如果说来咸阳之前,张诚还没有这样的雄心,就只想在秦末这个乱世苟活下去,参观了咸阳的寺工以后,他的想法却已经发生了转变。他已经确定,按照这个时代的技术能力,只要明确一个技术路线,未来的很多技术都可以在这个时代提前出现。而科学的萌芽也可以在自己手中催生出来,通过欧冶子渊、张苍这样的一代高人,丰富发展,初具规模。
回到扶苏的府邸,张诚请下人们帮着把自己所得的这些物事分类包装好,存在小院的一间空房。自己来咸阳的事务已经结束,这次旅行进入到了尾声,该回去了。无论是得到了秦始皇的嘉奖和赏赐,杀匈奴人的事件可以说告一段落,还是说亲眼目睹了荆轲刺秦王这件大事,成为历史的见证者,或者说自己参观咸阳的技术与工业核心,窥得了这个时代最高的工业秘密,或者说和许氏商行的大掌柜几番交锋,确定了上郡第一车辆厂的业务订单,这一次旅行都可以说是大货成功。即便是奉召参见秦王,这一次行程也终须结束,在大秦这个法度森严的国家,一切官吏百姓的旅行都需要按照规定进行,何时进入咸阳、何时离开咸阳,行程路线与时间都有定数。
张诚准备收拾自己的所得,随时跟随扶苏或者跟随许氏商行的商队回到上郡。
在参观治粟内史和寺工之后,扶苏对张诚的态度也有了一些变化。他第一次正视这个少年。此前虽然知道张诚用碳气毒杀了匈奴人、发明了泥叫和独轮车、养殖蜜蜂等等事迹获取巨利,但是总觉得那只是一个少年运气特别好。但是张诚在寺工和欧冶子渊的一场交流,却让人刮目相看,这才知道这个少年在工匠之事上极有天赋,虽然工匠之事不入官员的法眼,而这个男孩身有爵位,本不需要从事工匠这样的卑贱行业,但是他在寺工的表现,至少证明了他个人的才干和能力,他未来未尝没机会进入寺工做一个低级官吏起步,开始在朝廷中的发展。而从张苍对这个孩子态度的变化看,这个孩子也不见得没机会得到张苍的衣钵,未来成为御史府的一个骨干。因此扶苏调整了给张诚小院下人的数量,调整了张诚在府中的待遇,这个待遇甚至达到了扶苏府邸上等门客的水平。
扶苏也传话过来,说张诚还不忙着随商队回上郡,要等到自己在咸阳这边办完差事,带着他一同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