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可能没法完成这次巡行了。”赵高简短的说。却并没有把话说全,这些话怎么理解都行。
“……”李斯无言。这些事儿不是没想过,但是从没想过会是在出游过程中发生这种问题,如果在咸阳,那么一切都会有很多人商讨。哪怕围绕着储位有什么争执,也都有现成的解决办法。但是皇帝一直没有立储,自己这一行人又在路上,这就带来很大麻烦。
“李相要早做安排。”赵高说。
“我们是不是请示陛下,联络一下咸阳那面?”
“你还记得当初皇帝临幸梁山宫,那个时候陛下从山上向下看,看到丞相你车驾随从众多,皇帝不喜。后来宫中有人把这事儿告诉了你。皇帝说:“我身边人有人泄密。”但是没审出是谁泄密,就当时随行的人都杀了。咱们的陛下啊,虽然很少杀臣下,但是对身边的人也并不手软。”赵高说起一件往事。
回想起这件事,李斯也浑身发冷。
“那怎么办?”
“这是朝中大事,李相贵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全要靠李相定夺。”赵高拱了拱手,又回去侍奉皇帝了。
李斯看着赵高的背影,觉得自己后背已经湿了。
虽然自己身为丞相,享尽富贵。也号称是大秦天子之下第一人,但是过去多年来自己这个丞相,更多的只是参赞其事。揣测皇帝的心思,提出不同方案供皇帝来选择,真要说是决策,自己能力有限。比之始皇帝初年的吕不韦远远不如,就算比前丞相王绾,在决策和独断上,也是不能比的。自己的权柄,其实是假借了始皇帝的意志。若没有始皇帝,自己也无法发挥出一二来。
自己本是楚国上蔡的一个小官,在楚国不得重用,那个时候新王登基,吕不韦为丞相,广纳天下贤才,自己就从上蔡赶到咸阳来,投奔了吕不韦,成为大秦的一名客卿。后来嫪毐事发,吕不韦被罢免,秦王政要拔除吕不韦的势力。加上郑国渠的阴谋败露,秦国贵族势力一时甚嚣尘上,声称大秦是大秦人的大秦,抱怨投奔大秦的这些外国人占据了高位、影响大秦人的生活,并且败坏大秦的文化。于是有“驱逐客卿”的运动。自己当初冒险上书《谏逐客令》,得到了秦王政的赏识,受到重用,又因为自己善于揣摩秦王的想法,上书议政深得秦王赞许,这才平步青云,一步一步爬到了丞相的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