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寺工出差公干,一路饮食住宿都由各地的驿站负责接待。驿站的伙食说不上好坏。这个时代出差还是蛮辛苦的,比绿皮车出差还要辛苦一些。张诚一路上还主动请客,在驿站之外额外买了些酒水肉食帮助随员改善伙食,一众随员都赞小张府佐为人豪爽。
紧赶慢赶,这一日来到张村所在的山脚下,张诚吃了一惊。
倒不是因为张村村外的市集繁荣,而是什么时候,木作坊那面多了几架高高耸立的风车?
看得出风车是纯木结构,外观还是挺粗糙的,巨大的扇叶在空中缓慢的旋转,扇叶上绷了油布,一方面为了兜风,一方面也比纯木扇叶轻便了许多。
这种木风车,张诚只在荷兰的宣传画上见过,什么时候大秦也有了?欧洲的木风车用来驱动磨面粉,木工坊上架设风车所为何来呢?
随员却还没注意到风车这东西,大家都被张村的繁荣震惊到了。
张村的寨墙整齐高大,清一色是木寨墙,木板都涂了黑色,看上去森严肃杀。木板顶端削尖,攀爬的人会被挂住。寨墙间隔一段就立一块旗子,并不确定是什么意思,也许是用于指挥。寨墙后每隔一段有一个木楼,木楼上装置了弓弩,间或有妇孺或者老人在上面了望。
村寨前的路边,是密密麻麻的摊贩,还有一些棚屋,看起来是商家的店铺。店铺旗帜招展,显然极为繁荣热闹。
通往村子的路,宽阔平坦,并非石板铺成,整个路面漆黑,似乎还有弹性。张诚的车队驶入这条路,本来因为加了减振弓的马车,奔跑起来就更加轻便。让一众佐官和大匠也极为惊讶。却不知这就是张村今年新修的一段沥青路。这时炼油作坊的沥青多到无处可存,最后和碎石子混合铺了道路。沥青路是用石碌碡反复碾压,才如此平整的。为了铺平这段路,也着实费了张村不少人工。
村寨门前有拒马,有老叟坐着摇椅在寨门前晒太阳,需要验明身份才能进入村寨。一座小小的村寨,比关中很多城市把守的还要严密。张诚的车队停下,张诚走上前去,对拒马前坐在摇椅里晒太阳的老人施礼:“陈伯,我是张诚,我和这几位咸阳来的官员要去车厂公干。”
老叟眯起眼睛看着张诚,少顷认出张诚:“是诚哥儿啊!诚哥回来了,来来来,快开寨门让诚哥进去,通报一下村里,说诚哥儿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