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校园的方案不需要寄送到咸阳等张诚过目,公孙尼子是校长、赵杏儿负责资金,蒙恬擅长组织工作,基本上这三个人说可行的方案,在张诚那里也没有什么意见。赵杏儿只是把这次校园建设的最终稿方案和图纸副本打包了一份,寄给张诚,让他看看教务组最近的成绩斐然。
接到这个方案,张诚果然震惊。自己的学校居然出了建筑规划和设计的人才,这是从未想到的。但是更震惊的是郭俊提出来的暖气片的方案。这是自己从未想过能够在这个时代出现的。铸铁锅炉、暖气片……这里面大有空间啊!方案大体没有问题,其中有一两处隐患,张诚却并不急于解决。在复信里,张诚只是简单的说:“解决了这个供暖系统的设计和制作以后,就叫郭俊到咸阳来,在我身边待一段时间。”
张诚的想法是,既然已经有人开始研究锅炉了,那么看看能不能自己推一把,在蒸汽机方面有所开拓。蒸汽机结构设计方面自己已经做了很多准备,但是材料方面却还是没有最终确定,郭俊既然已经开始研究铸铁锅炉和送热的铁管,那就看一看有没有进一步深入的可能吧。
至于梁二和林小妹这对组合,当然难免让张诚有一点恍惚,觉得在另外的时空也有类似的一对妙人。但是这都不是张诚主要关注的方向。
既然学校的规模已经扩大,张诚在写给公孙尼子的信中,谈到了另一件一直关心的事儿。就是建议筹划和建设张村大学。
草创的这所大学,还是要贴近当前社会情况和自己实际能力,实际上不可能如后世大学有那么丰富的院系设置。张诚简单的讲了自己的几个设想。
第一就是初步建设一所综合性大学。这所大学根据目前师资条件和未来发展可能,包含了文法学院、机械与工程学院、石油冶金学院、化学院、数学院、物理学院、商学院和师范学院。蒙恬虽然有足够资质开设军事学院,但是军事学院这个名字太过敏感,张诚的意见是先开设一个讲武堂或者速成的军官学校。
除此而外,张诚要求开设一所张村工农夜校。这所学校面向的是张村各个工坊的匠人、村民、妇女,以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原则,从扫盲、机械工程识图、机械设备操作等实用技能入手,为张村提高工匠能力做一些工作。
大学各个科系的课程建议是两到三年。因为不需要学习英语之类的废科目,所以课程可以更紧凑,学生可以更短时间完成课业。张诚建议公孙尼子亲任大学校长——这样的大儒有资格资历也有足够的号召力来担任这个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