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小说>六岁儿童一次杀了40个匈奴人> 第61章 杀父称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1章 杀父称王(1 / 2)

当胡亥继承始皇帝位这一年,北方草原,一位英雄崛起。

在七国的北方,是一片广袤的土地,这片土地广阔、气候寒冷干燥,广阔的草原连绵到天的尽头。这里不适合耕作,或者是因为没有发展出耕作文明,这里的人类,以游牧、渔猎为生。

这块土地从东到西,分布着无数零散的人类聚居群落。这些群落被称为部落。这些部落的结构非常简单——一个部落通常有一个头人,或者按照七国的说法,叫做酋长。

中华的文献上,这些部落被称为胡、狄。

这些部落逐水草而居,没有建立起都城,也没有明确的疆域,当两个部落相遇的时候,或者是进行火并,或者是通过某种方式联合,或者是默认彼此的疆域、划分势力范围。

始皇帝时期,这些部落中较大的群体,被称为东胡和匈奴。

随着气候的变化、随着牛羊和人口的繁衍变化,这些群落忽而强大、忽而衰弱。如果说上郡的人民最初的生活是艰难的,这些北方部族的生活,比艰难更加艰难。

匈奴是秦、赵、燕北方最大的一个群落。通过部落联盟的方式,这个族群在战国末期已经变得非常强大。经常侵扰秦赵燕诸国。诸国为了避免侵扰,不约而同地在北方边疆建造起长城。秦灭六国,蒙恬便在北方地区连接起秦赵燕的长城为一体,形成一道强大的北方防线。

在蒙恬主政上郡的时代,匈奴诸部的领袖是头曼单于,此时匈奴人口已经数以十万计。头曼单于被匈奴人上尊号为“撑犁孤涂单于”,据说撑犁是天的意思,孤涂是子的意思。这个尊号就是所谓苍天之子的大首领。在始皇帝同时,北方居然还有一个人自称天子,这是极大的僭越。

这个时代北方和西方的部族中,匈奴强而月氏盛,牢牢地占据着大秦北方的疆土。

为了联盟北方诸部的关系,这些部落也效仿战国时期互派质子的方式。头曼单于偏爱自己的小儿子。就把长子莫顿送到月氏做了质子。

当冒顿刚刚到达月氏,头曼单于就发匈奴部族攻击月氏,月氏大怒,欲杀冒顿。

年轻的冒顿偷了月氏的良马,骑着它逃回匈奴。

逃得出月氏的围堵,单人匹马千里归来,这下子就给头曼单于惊到了,头曼单于虽然仍然偏爱小儿子,却觉得这个大儿子也还算勇猛,可堪大用,未来没准儿还能辅佐一下小儿子,这就命令他统领一万骑兵。似乎觉得给这个儿子一个部族,就能消弭他争夺单于王位的欲望。

但是眼看着自己的王位要被小弟弟夺走,冒顿可不像扶苏那么懦弱和服从。有了这一万骑兵,就每天带着他们在草原上训练,在所有训练里,冒顿最重视的就是秦人称为“城门立木”的方法。

当初,商鞅变法,秦人并不相信。于是商鞅在城门的左侧立了几根木柱,说“谁能把这木柱搬到城门右侧,我就赏钱”。人们觉得这是笑话,只有二杆子去尝试把这木头扛起来,放到城门右侧,果然得到了赏金,从此秦人知道商鞅说话算话,商鞅新法也就渐渐在大秦开始推行。

这个道理很简单,孔子的弟子曾经问过孔子:“军队、粮食和信心这三样,如果减少一个,请问减少哪个?”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