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一家吃过饭后,由于还有着一大堆的事情等他回去处理,也是带上朱高炽返回了永乐年间。
至于朱瞻基这小子,回去也行,不回去也行。
历史上的这个时候,他都已经当上太子了,再过几个月亲爹驾崩,又顺理成章的当了皇帝。
可以说对于这个好圣孙的历练,在早些年就已经培养的差不多,现在的朱瞻基,但凡给他一个登基的机会,他都能成为一个好皇帝。
索性朱棣就让他留在姜饼这里,也能增加一些从前没有过的见闻。
对此朱瞻基自然是欣喜的接受。
毕竟习惯了现代化生活,再让他回去过那个只有油灯蜡烛和歌姬舞女的生活,他心底还是颇为不愿的。
赵匡胤和朱棣几人离去后,一连五天,众人都过着平静的生活,也没有什么新人过来,朱元璋他们不知道忙到哪一步了,上次过来后就再没来过。
朱瞻基还是那样,打打游戏,看看视频,开心的一天就过去了。
而崇祯变得奋发图强,在手机上找各种明末的史料观看,每每看到清军屠城,南明的各种奇葩操作,他是既痛心,又恨铁不成钢。
甚至变得有些郁郁寡欢,觉得都怪自己太过没用,才让大明的百姓惨遭了满清的荼毒。
后面还是姜饼开导了他一番后,才重新变得振作了起来。
关于崇祯,有褒有贬,有人觉得是他能力太差亡的国,有人觉得是局面太差亡的国,众说纷纭。
但就姜饼个人的观点,还是觉得是局面差,然后放大了他的能力问题。
首先要明白的是。古代帝王其实大部分能力一般,或者说都在某个“中等”区间内。
这些帝王遇到王朝整体趋势不错时候,就可以做个承平君王,国家没有太多高难度问题考验他,他的错误也可以因为大环境还不太差而轻巧兜底,甚至他性格上的许多毛病也因为环境还可以不至于无限发挥。这种情况下。这些帝王甚至名声还不错。
而一旦环境很不好时候,同样这些帝王,就会手足无措。他的能力不足以力挽狂澜,但现实已经是惊涛骇浪了,他的每一个错误都会在环境衬托下无限放大,都可能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越来越严酷的环境也导致他性格缺点无限放大,每一个失误都被大家看在眼中。
崇祯就是这个问题。
他登基后面临的难题可不小:
关外有了一个组织力和军事力都非常强劲的国家,且此时已经开始向封建集权帝国过渡。
内部农民起义达到建国后从没有过的烈度。
军事制度和军事保障制度积重难返。
卫所兵战斗力急剧下降从正统年间就开始,屯田破坏也是这个时期就逐步开始,
卫所兵逃亡渐多导致兵源不足,从而充军增加,兵员流氓化至少万历年间已经很严重了,洪武初年的充军罪有22项,而万历年间已经243项,靠各类罪犯及其家属充塞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