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人就八百人,秦王拿弓,尉迟执矛,天下还有谁能敌?”
“先下手为强!”
“好,我起卦。”
“起什么卦!难道不吉就都不干了吗?”
……
那一晚上的场景,李世民这辈子都忘不了。
自己的心腹聚拢在秦王府中,不断劝说着心中还有几分犹豫的自己。
长孙在一旁静静的聆听,最终让自己下定了最终的决心。
如果没有那一晚上的龙蛇之变,现在自己的坟头草只怕都有三米高了。
也正是因为权利的更迭后,自己才能护住爱的人,才能施展自己想要的抱负,才能将大唐打造成如今这个万国来朝的帝国。
那么一瞬间,李世民的心中充满了无尽的自豪。
“是啊,有时候不争不抢,以为就能相安无事,实际上只不过眼睁睁痛苦的看着自己在乎的人一个一个离自己而去罢了。”
姜饼同样感慨了一声。
“不过相较于自己的老爹李旦,作为儿子的李隆基,在这方面就比他强的多了!”
说到这时,李世民才豁然想起,他们最先谈论的不就是李隆基此人么。
说是自从安史之乱后,大唐彻底开始了由盛转衰的局面。
只是谈着谈着,由于信息量太大,莫名其妙的就偏到了李旦和武则天的身上。
李世民莞尔一笑。
可细细回想着之前姜饼在提另外两人时,偶尔也会穿插进关于李隆基的故事。
直到目前为止,李世民仍然看不到他身上有任何昏聩的迹象。
甚至心中不由的升起了那么一抹“此子英武类我”的感觉。
从他的大哥主动禅位给李隆基,到和姑姑太平公主一起覆灭了韦氏想效仿武则天的野心。
在到后面上位后毫不犹豫的将曾经并肩作战的姑姑赐死。
无论是手段谋略、还是心狠手辣,都符合一位优秀帝王的潜质。
所以,这家伙后面到底是怎么一步一步堕落到让大唐爆发安史之乱的?
李世民皱着眉头,看向姜饼。
一瞬间,从对方的眼神中姜饼就猜到了他在想的什么。
笑了笑,接着道:“太宗皇帝,那咱们接着来说李隆基这个人?”
“好!”
李世民沉吟一声,干脆的应道。
姜饼清了清嗓子。
“要说这个李隆基啊,真的可以说是一个最复杂的皇帝了。
将姑姑太平公主赐死后,在政治上再也没有了任何对手,李隆基开始了他励精图治的……前半生。”
励精图治。
前半生?
这两个词分开来李世民都能理解,可合在一起却显得有些另类,他眉毛微动,并未打断姜饼的话。
“李隆基取得了国家的最高统治权后,在他在位的前期,注意拨乱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开创了唐朝的极盛之世——开元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