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西方帝国达成和平协议后,大秦迎来了一段相对平静的时期。然而,平静的表象下却隐藏着新的危机。
国内,由于长期的发展和繁荣,一些社会问题逐渐浮出水面。贫富差距开始拉大,一些地区的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导致许多农民失去了土地,沦为流民。同时,商业的过度发展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市场上出现了假冒伪劣商品,商业欺诈行为屡见不鲜。
胡亥对此忧心忡忡,他召集了大臣们商讨对策。
“如今国内的形势不容乐观,我们必须采取措施解决这些问题,否则大秦的根基将会动摇。”胡亥说道。
苏羽站出来说道:“陛下,臣认为应当重新调整土地政策,抑制土地兼并,保障农民的权益。同时,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商业欺诈行为。”
李勇也说道:“陛下,我们还需加强对流民的管理,为他们提供就业机会,否则可能会引发社会动荡。”
胡亥点头表示同意,随即下令实施一系列改革措施。
然而,改革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一些既得利益者对改革措施进行抵制,甚至暗中组织力量破坏改革。
在一个偏远的地区,一群失去土地的农民在有心人的煽动下,发起了暴动。他们冲击官府,抢夺粮食,局势一度失控。
胡亥得知后,立即派遣李勇率领军队前往镇压。李勇深知,这些农民只是被逼迫无奈,他决定采取怀柔政策。
“乡亲们,朝廷知道你们的苦衷,我们会解决你们的问题,但暴动不是解决之道。”李勇向农民们喊道。
在李勇的安抚下,大部分农民放下了武器。朝廷也兑现承诺,为他们重新分配了土地,解决了生计问题。
与此同时,边境又传来警报。北方的游牧民族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再次集结大军,准备入侵大秦。
胡亥紧急召集大臣们商议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