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秦成功抵御住联军的又一轮猛烈进攻,并逐渐稳住国内局势之后,一丝希望的曙光开始在这片饱受战火摧残的土地上显现。然而,前路依旧布满荆棘,挑战重重。
宫廷之中,皇帝的病情在太医们的精心照料下终于有了些许好转。他强撑着病体,重新开始处理部分政务,以稳定人心。但六皇子及其党羽并未放弃他们的野心,依然在暗中策划着阴谋,试图寻找新的机会来破坏大皇子的声誉和地位。
“哼,只要皇帝还未完全康复,我们就还有机会。”六皇子阴恻恻地说道。
朝堂之上,关于战后重建和国家发展的方向,大臣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一些大臣主张优先恢复农业生产,确保百姓的温饱问题得到解决。
“民以食为天,只有让农田重新焕发生机,大秦才能真正站稳脚跟。”
另一些大臣则认为应当大力发展工商业,通过贸易来迅速积累财富,增强国家的实力。
“商业的繁荣能带来巨额的税收,为国家的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
同时,在军事战略方面,对于是否要主动出击,彻底击败联军,还是继续采取防守态势,等待更好的时机,将领们也各持己见。
“我们已经恢复了元气,应当主动出击,给联军致命一击。”
“贸然进攻风险太大,不如继续巩固防线,等待联军露出破绽。”
经济领域,虽然疫情得到了控制,但战争造成的破坏使得许多基础设施需要重建。道路桥梁损毁,水利设施失修,这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复苏。
“这些基础设施不修复,货物运输和农田灌溉都成问题,经济怎么发展?”负责工程的官员们眉头紧锁。
为了解决资金难题,朝廷一方面加大对富商的征税力度,另一方面鼓励民间投资参与重建。
“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希望各位富商能慷慨解囊。”
然而,这也引发了一些富商的不满和抵制,他们暗中联合起来,试图对抗朝廷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