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向死而行的生命都热烈的生长着!”
抗日战争时期,我军与日军展开了多次会战。彼时我整体军事实力较差,面对武器装备比精良的日寇,战士们必须付出极大的牺牲代价,才能打退敌人的攻势。
需要强调的是,由于日寇的后勤供给能力很出色,导致我军在全面抗战前期的会战中很难取得胜利。
也正是因为如此,国内一些亲日分子开始蠢蠢欲动。武汉失守之后,汪伪公开投敌,这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全国军民的抗日信心。
早在1939年8月15日,日第11军就制定了《江南作战指导大纲》 ,开始调整和集结部队 。企图集中兵力打击第9战区主力兵团,稳定对武汉地区的占领,迫使国民政府屈服,并推进汪精卫伪政权出笼。
1939年9月中旬,日第11军司令官冈村宁次指挥五个半师团共10万余人,从赣北、鄂南、湘北三个方向向长沙发起进攻。
长沙是湖南的省会城市,如果长沙失守,湖南沦陷后政府所在的重庆势必会受到严重威胁。
所以在得知侵华日寇大批部队向湖南进发的时候,第9战区代理司令长官薛岳决定率部死守。这里值得一提的是,薛岳在制定对日作战计划期间,曾接到过蒋电报。其被告之,如果敌人的攻势太过猛烈,可以考虑放弃长沙。对此薛非常坚定地表示,一定会带领部队守住长沙。并且面对蒋不断打来的电话,薛一反常态地选择了“违抗军令”,而他在这之后的一系列保卫战中,也确实做到了守卫好长沙,并且打得日寇直接失去了胜利信念。
薛长官司在确定了日寇将会把大量军队投入到长沙之后,他协同指挥部制定了“战区决诱敌深入于长沙附近地区,将其包围歼灭之”的作战方针。
并且与此同时薛长官还强调,位于赣北、鄂南方面的部队需要尽可能击破周边地区的敌军,以避免其支援前来攻打长沙的日军主力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