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洒在京城宫殿的琉璃瓦上,映射出辉煌的光芒。经过数月的改革推进,帝国内部已逐渐恢复秩序,百姓的生活有了显着改善。然而,凤念昭知道,这仅仅是一个开端。要让改革真正深入人心,必须勾勒出更加清晰的未来蓝图。
---
清晨,赵宁带着一份厚厚的文件走入书房,神情间夹杂着兴奋与一丝担忧:“小姐,各地改革的反馈汇总已完成,其中大多数地区报告了积极成果,但也有少数偏远地区仍存在执行问题。”
凤念昭接过文件,快速翻阅,眉头微蹙:“偏远地区的问题,仍然集中在基础设施和官员能力不足上。这些短板如果不补齐,长远来看会成为发展的瓶颈。”
赵宁点头:“是的,小姐。尤其在边疆地区,部分官员不仅缺乏执行力,还有少数人存在腐败问题。这些行为已经引起了百姓的不满。”
凤念昭放下文件,目光冷冽:“边疆稳定关乎帝国全局,绝不能成为改革的薄弱环节。传令监察院,对边疆官员展开全面排查,一旦发现问题,严惩不贷。”
她顿了顿,语气转为坚定:“同时制定一套针对边疆地区的专项扶持计划,包括基础设施建设、资源调配以及官员能力的提升。这些地方,不能再被忽视。”
赵宁拱手:“属下明白,我会全力部署。”
---
与此同时,朝堂上关于帝国未来发展的议题引发了激烈讨论。改革派主张通过改革推动帝国向更高层次的发展,而保守派则认为,改革已经完成阶段性目标,应当暂缓步伐,集中力量巩固现有成果。
“凤家小姐,改革的成效已经显现,但资源毕竟有限。如果继续大规模推进,恐怕会导致不必要的风险。”一名保守派大臣谨慎地说道。
改革派官员则据理力争:“改革的目标不仅是解决当前的问题,更是为帝国的未来奠定基础。如果此时停下脚步,我们可能会失去百姓的信任。”
凤念昭静静听完两方的发言,随后站起身,语气平静却充满力量:“改革不是一个短期的行动,而是一场长久的变革。每一项政策的实施,都必须为了帝国的长远发展。”
她环视众人,目光如炬:“传令各地,制定五年发展计划,明确目标和方向。同时,加强对重点地区的扶持,确保改革成果能惠及所有百姓。”
---
数日后,凤念昭召集了一场关于帝国未来发展的会议,邀请了改革派官员、地方代表以及民间学者共同参与。她希望通过多方的智慧,为帝国勾勒出更加清晰的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