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的朝阳洒满宫墙,风啸计划的瓦解为朝廷赢得了短暂的平静。但凤念昭深知,这片平静的背后,危机并未完全解除。敌人虽然遭受重创,但他们的势力仍然隐匿在各地,伺机而动。
---
清晨,赵宁快步走进书房,手中拿着一份最新情报,神色凝重:“小姐,昨夜密探从北方边境传来紧急消息。游牧部族再次集结大军,开始频繁试探我们的防线。他们似乎想要借机发动突袭。”
凤念昭眉头微蹙:“北方的边防部署是否充足?”
赵宁点头:“目前边防军仍在坚持,但敌人的行动非常狡猾,利用多支小股部队不断骚扰,不断消耗我们的军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发现,西南的地方豪强最近也有异常动作,他们似乎在秘密扩充武装。”
凤念昭放下手中的笔,沉声说道:“北方和西南的动向绝非偶然。敌人可能是想用两面夹击的策略扰乱我们的节奏。我们不能被动挨打,必须主动出击。”
她随即下令:“传令北方边防军,集中力量剿灭敌人的小股部队,稳定防线。同时,命密探深入西南,彻查豪强的动向,确保他们的背后没有外族的支持。”
赵宁拱手:“是,小姐。我会立刻安排。”
---
与此同时,朝堂上关于边疆和地方势力的争论再度升温。一些保守派官员主张加强谈判,避免引发大规模冲突,而改革派则主张以强硬手段彻底肃清隐患。
一名保守派官员说道:“凤家小姐,北方游牧部族的骚扰可能只是试探,未必会爆发全面战争。如果我们现在大举用兵,不仅会加重边疆的负担,还可能激化矛盾。”
改革派官员则反驳道:“小姐,敌人从未放弃对帝国的渗透和威胁。如果此时妥协,只会让他们变本加厉。唯有雷霆手段,才能确保帝国的长治久安。”
凤念昭静静地听完两方的争论,随即开口,语气低沉而坚定:“边疆和地方的稳定,是帝国的根基。任何试图破坏这一根基的行为,都不能姑息。”
她环视朝堂,继续说道:“传令北方,加强防线的同时,主动打击敌人的侵扰。西南则必须加强对地方豪强的监察,必要时调派军队进驻,震慑一切不法行为。”
---
夜晚,凤念昭站在书房的窗前,注视着京城的灯火。她的心中虽然清楚当前局势的紧迫,但却依旧保持着冷静。改革的每一步都如履薄冰,而她必须找到平衡点,让帝国既能稳住边疆,又能加速内部的改革进程。
赵宁走了进来,打破了沉思的氛围:“小姐,西南的密探传回消息,他们发现了几处隐藏的兵器工坊。这些工坊正在秘密生产武器,显然是为地方豪强准备的。”
凤念昭目光一凛:“工坊的主人是谁?”
赵宁答道:“目前尚未确定,但初步判断,几名与外族有往来的豪强可能是幕后主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