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书瑞对书籍的热爱可谓如痴如醉,他犹如一只饥饿的野狼,贪婪地吞噬着各类书籍所蕴含的知识养分。无论是厚重深沉的史书,还是精妙绝伦的兵法;不管是婉约细腻的诗词,亦或是包罗万象的杂记,都成为了他探索知识海洋的舟楫。
随着日复一日、孜孜不倦地阅读,段书瑞的阅读量与日俱增,而他的思维也仿佛被一双无形的大手逐渐撑开,变得愈发开阔深邃。那些曾经晦涩难懂的时文,如今在他眼中也不再神秘莫测,反而能够透过字里行间洞悉其中的深意和精髓。他感觉这些书籍像一只无形的手,帮他拨开了层层面纱,得以窥见希望之光。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段书瑞像往常一样穿梭于书肆那一排排高大的书架之间。突然,在某个光线昏暗的角落里,他的目光被一本蒙尘已久的古籍吸引住了。这本古籍看上去年代久远,但却散发着一种难以言喻的魅力。段书瑞小心翼翼地将其拿起,轻轻拂去封面上的灰尘,只见书名龙飞凤舞——《时文杂集》。
他的心跳陡然加速,直觉告诉他这本书可以带给他许多灵感。随后,段书瑞找了个安静的角落坐下,全身心地投入到对这本古籍的研读之中。他先看了书的简介部分,这本书上起南北朝,下迄唐朝,收录了一万余篇文章。其中唐代作品最多,足够他好好研究了。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周围的世界渐渐模糊,唯有书中古人那独到的治国理政见解在他脑海中清晰呈现。他沉醉于知识的海洋,崔景信连喊他几声他都没听见。崔景信看着他那投入的样子,不太好意思打扰他了。他伸了个懒腰,打算去外面喝杯茶解解乏。
不知过了多久,太阳已经西斜,余晖透过窗户洒在了段书瑞身上。他缓缓合上书本,长舒一口气,心中满是感慨。这些珍贵的思想犹如璀璨星辰,照亮了他内心深处的智慧之火。此刻,他迫不及待地想要将所学运用到自己的文章当中。
他拿着书本走到书肆前台:“掌柜的,请问这里的书是否可以外借?”
掌柜抬起头看了他一眼,满脸堆笑道:“对不住这位相公,本店的书概不外借。就是皇帝老儿来了,我也不会为他破这个例的。”
段书瑞心中好生失望,他正准备将书放回原处,掌柜叫住了他:“相公且慢。我见你这段时间都呆在书肆里看书,知道你是好学之人。再加上你是陈大哥的弟子,我就为你破一个小例。你今后可以携带纸笔进店读书,方便你做笔记。你看这样如何?”
段书瑞大喜过望,他正愁不能及时记录灵感呢。他感激道:“谢谢掌柜的,在下以后定会多光顾本店生意的。”
他看着天色不早了,忙急匆匆的赶回陈伯家。段书瑞回到卧房,走到书桌前,提起笔来,思绪如潮水般汹涌澎湃。笔尖在纸上沉稳地游走,一个个凝重的文字凝重地落在纸上。他将从古籍中汲取的智慧与自己的深思熟虑紧密结合,深沉地抒发着对世事的洞悉和感悟。不知不觉中,一篇文风严肃、内涵丰富的时文已然展现在眼前。此篇文章虽不能与那些大家相比,却已经是他近半年来写过最好的文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