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昭忍不住问道:“太师父,听闻这太极拳是您百岁高龄所创,当真令人惊叹,不知您是如何做到的?”张三丰笑道:“这说来也是机缘巧合,我闭关思索武学至理,某一日忽有所悟,便创出了这套拳法。其实啊,武学之道,贵在融会贯通,不拘泥于常规,只要用心去悟,人人皆有可能推陈出新。”
众人与张三丰相谈甚欢,直至暮色降临,才不舍离去。无忌知道,这一番拜见,不仅慰藉了他的思念之情,更为他日后的江湖之路点亮了一盏明灯,心中满是感恩。
辞别张真人出来,小昭好奇地问俞莲舟:“俞二伯,听闻武当派的武功博大精深,尤其是太极拳和太极剑,刚才听太师父讲过太极拳,您能否给我们再讲讲太极剑的奥妙?”俞莲舟微微一笑,道:“这太极拳和太极剑,都是太师父所创,其核心在于‘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以慢打快,后发制人’。太极拳法,讲究用意不用力,以意行气,以气运身,绵绵不绝。而太极剑则是剑法灵动,剑势圆转如意,如行云流水一般。”说着,俞莲舟起身,简单地施展了几招太极拳和太极剑,只见他身形沉稳,招式舒缓,却又蕴含着一股强大的力量。
无忌在旁看着,心中也有所感悟。他想起自己当年在武当山上,跟随太师父张三丰学习太极功的情景。太师父以其深厚的武学造诣,将太极的精髓传授给他,让他在短时间内领悟了这门高深的武功。
逸尘看着俞莲舟的演示,心中羡慕不已,道:“俞二伯,这太极功真是精妙,不知晚辈可否有幸学习一二?”俞莲舟笑道:“这太极功需要有一定的内力基础和心境修为,你若有兴趣,可在武当山上多停留些时日,我可以指点你一二。”逸尘大喜,连忙道谢。
赵敏在旁道:“武当派的武功果然名不虚传,不过我觉得各大门派的武功都有其独特之处,并无绝对的高下之分。就像明教的武功,也有其厉害之处。”俞莲舟点头道:“赵姑娘所言极是,江湖中各门各派的武功,都是先辈们智慧的结晶,只要运用得当,都能发挥出巨大的威力。”
众人在武当山上住了几日,逸尘跟着俞莲舟学习太极功的基础招式,小昭则缠着无忌讲述武当山的历史和典故。几日后,众人辞别张真人和俞莲舟,离开武当山,继续向峨眉山进发,而逸尘在太极功上的初步领悟,也为他的武功增添了新的进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