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医生王兴:看病背后的经济考量》
在肿瘤治疗这个充满挑战与希望的领域,医生王兴有着一段深刻的成长历程。
王兴最初踏入肿瘤医学领域学习看病的时候,内心满是对拯救生命的热忱与纯粹的医者仁心。每一个患者在他眼中都是一个亟待解除病痛折磨的生命个体,他满怀着对医学知识的渴望,期待着能运用所学去与肿瘤这个强大的敌人做斗争。
然而,他却遇到了一件让他起初极为反感的事情。在跟随老师出诊的时候,老师见到每一位病人的第一句话往往不是询问病症,而是轻声问道:“您带了多少钱?”这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在年轻的王兴听来却充满了铜臭气息,与他心中神圣的医疗行为格格不入。他的内心泛起了强烈的抵触情绪,在他的观念里,医生的使命是治病救人,无论患者贫富,都应该一视同仁地给予救治,而不是先关注钱的问题。
他清晰地记得有一位中年患者,被确诊为某种较为复杂的肿瘤。患者的眼神中充满了对生的渴望和对未知的恐惧,当老师问出“您带了多少钱”这句话时,患者的脸上明显闪过一丝尴尬和无助。王兴看到这一幕,心中对老师的做法更加难以理解。他觉得这是在伤害患者的尊严,给本来就处于巨大痛苦中的患者又增加了一份心理负担。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他在肿瘤治疗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他开始渐渐懂得了老师当初看似无情的提问背后的深意。
肿瘤治疗,尤其是一些较为复杂和先进的治疗手段,往往伴随着高昂的费用。从最基本的检查来说,肿瘤的诊断不仅仅是依靠简单的常规检查,很多时候需要进行高精度的影像检查,如PET - CT等,一次检查费用可能就高达数千元。而在治疗方面,化疗药物的种类繁多,一些新型的靶向药物和免疫治疗药物虽然能给患者带来更多的生存希望,但价格却令人咋舌。例如,某些进口的靶向抗癌药,一个疗程下来可能需要花费十几万元甚至更多。
在临床工作中,他遇到过很多因为经济原因而被迫中断治疗的患者。有一位年轻的母亲,患上了乳腺癌。刚开始治疗的时候,她充满了信心,积极配合各种治疗方案。可是,随着治疗的深入,费用不断累积,家庭的经济负担越来越重。她的丈夫为了筹集治疗费用四处奔波借债,但很快就陷入了绝境。最终,尽管她的病情通过前期的治疗已经有了一定的好转,但由于无法继续承担后续的费用,只能无奈地选择出院回家保守治疗。看着患者绝望离去的背影,王兴心中充满了无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