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对此类现象的狠批,可谓是一针见血。“你有什么价值值两千万?给你两千万,你能守得住吗?你能变更多吗?”这一连串的质问,不仅仅是对剧中角色的质疑,更是对这种浮夸、离奇、低俗擦边创作倾向的深刻批判。在一个健康的影视文化环境中,作品应该倡导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传递正能量,而不是用这种虚假的、不良的内容来误导观众。
从更深层次来看,中老年微短剧作为一种新兴的影视形式,本应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和积极的社会意义。它可以反映中老年人的生活百态、情感需求以及他们在社会中的角色与地位,为这一群体提供更多的精神文化产品和情感共鸣空间。然而,当市场被这种浮夸低俗的内容所充斥时,就会偏离其原本的发展轨道,失去其应有的价值和魅力。
对于创作者而言,他们应该意识到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和文化使命。艺术创作不应仅仅追求商业利益和短期的流量效应,而更应注重作品的内涵与品质。在创作中老年微短剧时,要深入生活,挖掘真实而有意义的故事素材,塑造丰满、立体且符合逻辑的人物形象,用真情实感去打动观众,用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去引导观众。
对于观众来说,也需要提高自身的审美水平和辨别能力。不能仅仅被那些夸张的剧情和博眼球的元素所吸引,而要学会从作品中汲取有益的精神营养,摒弃那些不良的内容。当观众对优质内容有了更多的需求和追求时,也会反过来推动创作者提高创作水平,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影视文化生态。
中老年微短剧的热潮不应成为浮夸低俗内容的温床,而应在正确的价值导向下,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独特光彩,为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贡献力量。只有这样,这一新兴的影视形式才能走得更远、更稳,真正成为影视文化花园中一朵绚丽而持久绽放的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