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军虽说就一万兵马,可面对三万俘虏,整编起来也不含糊。林冲跟将领们先把俘虏好好分了类。挑出那些身体棒、有点战斗经验又真心想加入梁山军的,大概有二万五千人。然后把一万老兵分散开,按三比一的比例编到俘虏队伍里,每个小队都有老兵带着。就说训练队列吧,老兵在前头走,标准的步伐和口号,让新俘虏慢慢学会梁山军整齐的行军规矩。比如在训练队列行进时,老兵们走在前列,用标准的正步走,“一二一,一二一”的口令喊得震天响,新俘虏们在后面努力跟着,从最初的歪歪扭扭到后来逐渐能与老兵们保持一致,尘土在他们脚下扬起,似阵阵硝烟弥漫。
兵器训练也不含糊。由于梁山军的兵器种类丰富但数量有限,对于擅长使用长枪的俘虏,集中由石秀、董平等将领指导,每日进行长时间的持枪技法练习,从基础的握枪姿势,如右手虎口紧握枪杆,左手托住枪身中段,到复杂的进攻招式,像“白蛇吐信”直刺敌方咽喉,“横扫千军”攻击敌人腰部,一一悉心传授;而对于擅长刀盾的俘虏,则由刘唐、杨志等将领负责训练,着重锻炼他们在近战中的防御与攻击配合能力,持盾者如何灵活移动盾牌保护自己与队友,刀手怎样在盾牌掩护下伺机而动,出刀又快又狠。
阵法训练更是关键。贾宝玉搞了个简化版混合阵法,照着八卦阵,加了鱼鳞阵的攻击性和鹤翼阵的包抄本事。训练的时候,将领在高台上用旗帜和锣鼓指挥大阵咋动咋变,让俘虏先熟悉整体调度;再一点点练小阵里的配合,让他们明白自己在阵里的位置和该干啥。好不容易训练磨合好了,这二万五千俘虏就成了梁山军的人,跟一万老兵合一块儿,梁山军兵力大增,实力蹭蹭往上涨。训练时,先由将领在高台上用旗帜和锣鼓指挥大阵的移动与变换,让俘虏们熟悉整体的调度,红旗向左挥动,大阵左边便向左前方行进,同时锣鼓敲响“咚咚锵”的节奏,士兵们依此调整步伐;再逐步深入到小阵的内部配合,使他们明白自己在阵中的位置与职责,谁负责主攻,谁负责策应,谁负责掩护。经过的艰苦训练与磨合,这两万五千名俘虏逐渐被梁山军同化,成为了纪律严明、作战有素的士兵,与原本的一万梁山军老兵紧密融合,使得梁山军的兵力得到极大扩充,整体实力也有了质的飞跃。
打这以后,曹县就进入备战和建设的紧张时候了。梁山好汉带着百姓修城墙,加防御工事。老百姓也没怨言,男的都跑去修城墙,那城墙的砖石在阳光下泛着青光,女的在后边种地保证粮食供应。老头们把自己的本事传给年轻人,教读书识字、练武练兵,给曹县长远发展打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