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炮身的结构部件,如炮耳、炮架等,需要精确的测量与切割。木工们将坚硬的木材加工成合适的形状与尺寸,与金属部件严丝合缝地拼接在一起,再用铁箍加固,确保火炮整体结构的稳固。
在调试环节,工匠们会先装入少量火药进行试射,根据火药的爆发力与炮弹的射出轨迹,仔细调整炮口的角度与内部的膛线结构。董平也会亲自在旁监督,他目光如炬,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一旦发现问题,便立刻与工匠们商讨改进方案。“这火炮的威力关乎我梁山军生死存亡,一丝一毫都不得马虎!”董平的话语坚定而有力,激励着工匠们精益求精,力求打造出最精良的火炮,让梁山军在战场上拥有足以震慑敌军的强大火力。
曹县的商人们也为备战做着自己力所能及。他们凭借着广泛的人脉与灵活的商业手段,积极奔走于各地。一些商人组织起庞大的商队,不畏路途遥远与艰险,深入周边郡县乃至更远的地方去征集粮草。他们在各地的集市、村庄与田庄里,仔细挑选品质上乘的粮食,与商户们耐心议价,而后将一袋袋粮食装满马车与货船,浩浩荡荡地运回曹县。“只要能为梁山军筹备足够的粮草,多跑些路、多费些口舌又算得了什么。”一位资深的粮商望着满载而归的车队,目光坚定地说道。
另有一些商人专注于铁矿与火器原材料的征集。他们与各地的矿主们频繁交涉,用积攒多年的财富和珍贵的货物去换取优质的铁矿石。在那些偏僻的矿山里,商人们亲自监督着矿石的开采与筛选,确保运回曹县的都是最适合打造兵器的材料。对于火器所需的硝石、硫磺等稀缺原材料,商人们更是不惜重金,通过各种隐秘的渠道从不同的地区一点点收集而来。他们或是穿梭于矿区的黑市,或是与游走四方的行商们达成秘密交易,将这些珍贵的原材料小心翼翼地护送回曹县,为梁山军的火器制造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支持。
百姓们纷纷响应梁山军的号召,积极投身到火器工坊的备战之中。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们主动来到工坊,承担起繁重的体力活。他们组成搬运小队,将一袋袋沉重的铁矿石、木炭以及木材等原料扛进工坊,尽管汗水湿透了衣衫,却没有一人喊累。“梁山好汉们为了咱百姓出生入死,咱能帮一点是一点!”一位小伙子抹了抹额头的汗水,坚定地说道。
一些有手艺的工匠和手艺人也不甘示弱。铁匠们带着自己的工具,加入到火炮与燧火枪的打造中,他们熟练地操起铁锤,与梁山军原本的工匠们并肩作战,锤打声在工坊内交织成激昂的乐章。木匠们则精心挑选木材,凭借精湛的技艺制作枪托、炮架等部件,木屑在他们身边飞舞,仿佛是胜利的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