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过程中,博源没有一丝一毫的慌乱。他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决定,都充满了沉稳和自信。他相信,只要自己保持冷静,保持坚定,就一定能够找到证据,还老师一个清白。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博源始终专注于手中的工作。他的脸上没有焦虑,只有专注和执着。他知道,自己正在为正义而努力,为了那份责任和担当,他必须全力以赴。
终于,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和分析,博源找到了一个关键的线索。他的眼睛一亮,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他立刻拿起通讯器,再次与 01 号取得联系,将自己的发现告知对方,并指示他们按照新的方向继续调查。
……
02号发信息过来了:“报告0号,这是我目前在互联网上收集到的资料。”
“好的,继续监控,主要是最近我们学校可能发现讹师事件,要及时收集有效信息,并提供应对方案。”博源发出指令。
“收到!”02号回复。
博源查看2号发的信息。
“讹师”主要包括以下几种表现:
无中生有式指责:有的家长在毫无证据的情况下就宣称老师体罚孩子。比如孩子身上有一处小擦伤,家长就认定是老师故意造成的,并要求老师承担责任,可实际也许是孩子在课间自己不慎摔倒所致。还有的家长编造老师教学态度不端正的言论,毫无依据地说老师上课故意不教重点内容,课后好让学生去其辅导班学习,以此来污蔑老师以达成某种目的。
夸大事实:一方面,孩子与同学发生小冲突,可能只是互相推搡一下,未造成任何伤害。但家长却将此渲染成孩子遭遇校园霸凌,把责任全部推给老师监管不力,要求学校和老师给出说法,甚至可能提出不合理的赔偿诉求。另一方面,对于老师正常的批评教育进行夸张放大。比如老师对学生的一次正常口头批评,家长就称老师给孩子带来了严重的心理伤害,要求老师赔礼道歉,甚至要求老师接受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