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琏听了,不知是个什么缘故,问她。
王熙凤解释,“二房那边丫头的名字都取的好听,像二太太身边的金钏儿、玉钏儿贵气,宝玉身边的袭人你知道不?”
贾琏摇头,这世这时是不知道的。
“这袭人原是老太太身边的,叫珍珠的,被赐给了宝玉,宝玉给改,叫了如今这名,这名也好听,你说呢。”
贾琏听了一半就明白了,只有比刚才还难以言说的笑意。
“武则天时,有位受她赏识的诗人,叫阎朝隐,他有首诗叫采莲女,全诗是这样的:
采莲女,采莲舟。
春日春江碧水流。
莲衣承玉钏,
莲刺罥银钩。
薄暮敛容歌一曲,
氛氲香气满汀洲。
这首诗采用的南北朝时的民歌形式,但被像阎朝隐这样的宫廷诗人歪曲本意,改成了歌咏美女采莲花的艳诗。
一个采莲女如何能戴的了玉钏、银钩?这分明只有贵族家的小姐才能享受。
二婶婶给那些丫鬟们取这些名字,自然是一片佛心善意,见不得下头人苦,改了名字放到身边享福。
袭人一词有两个出处,一是宋代陆游的《村居书喜》中的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全诗讲的是田园隐居生活;二是唐代卢照邻的《长安古意》的最后一句——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讲的是长安富贵世事几多变,天地自然不改。”
讲着故事的贾琏将头枕到平儿的香软膝上,眼睛看着天花板(屋顶),屋内众人都听入迷了,等他的下文。贾琏最后幽幽地说了一句,
“无论是哪个意思,我都不认为我有给人改名字的权利。”
平儿低头看贾琏,正撞上贾琏的眼睛,里面没有笑,没有哭,没有嘲讽,没有怜惜,平儿什么都没有看到。
可贾琏的视线里只剩平儿,平儿的眼睛是那倒悬天空蔚蓝的湖泊,水波不兴。
忽有水滴声,贾琏摸了摸脸颊,是泪。咧着嘴轻声细语道,“怎地流了泪来。”
“爷看错了,哪有什么泪,不过是方才洗漱沐浴,到现在还未干的水气罢了。”声音像是蚊子咬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