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继宗在收到贾琏的回复后,过几日找了个由头,邀来了缮国公府、修国公府的话事人,准备谈一谈事情。
人来了,也不在书房里,而是挑了镇国公府内一处花园谈事,四周一目了然。
三个主事人坐着,背后还有三个站着的年轻人,牛继宗之子牛承业、石秉泰之孙石光珠、侯孝康之子侯景熙,三人中牛承业身形壮硕,石光珠相貌出众,侯景熙则是平平无奇,与三人中最不起眼。
等到下人将茶奉上退出亭子,离得远远的。牛继宗率先开口,将贾琏的话与近来的状况说与三个小辈听。
侯孝康思虑间,牛继宗问了三个小辈的看法,“你们怎么看最近朝廷上发生的事。”
沉默间,牛承业率先耐不住闷,开口若洪钟,到底年轻气盛,底子厚实,“我觉得齐国公府递上来的策略挺好的,当年太祖和天佑帝不就是这样打的吗。
若是能用此策,胜算肯定是极大的,说不定到时蓟辽的军力损失也会少些。”
“那折子里其它的东西,你怎么看,也觉得好?”侯景熙连忙问。
“不怎么看,太复杂了些,再说了那些东西我们能说了算吗?
六部的文官们能同意?”牛承业满不在乎。
“我看首辅大人恐怕会同意,”石光珠瞄了爷爷一眼,昏昏欲睡,不能不替缮国公府说话,“战事的策略当然是好的,可和这项策略绑定在一起的那些条件,我看才是齐国公府那群人的主要目的。
折子说,平定后金后,尽耕辽东之地,先以五年军治,而后待府衙搭建起来,再过渡到地方治理。
这五年军管同五年免税鼓励垦荒合在一起,是多大的利益,再加上分赏军士土地,我看他们是进有所得,退有所保,是个十全的策略。
不能不思虑。”
“好,这句话说的好,”牛继宗狠拍了石桌,对石光珠的话赞赏有加,但美上有激,“珠哥儿这句话说得好啊,看平辽策不能只看它前面的军事规划,还得看看它后面的政治利益。
可这还不够,珠哥儿,你说李嵇会同意,有什么说法?”
石光珠一愣,他方才开口说首辅会同意,是声势镇人,吸引目光,当然不全是狂言,是有理由的,他捋捋思绪,其余四人都等着。
“一是首辅上任需要钱修京河、黄河、赈济山东灾民,平辽策在战事预算上的缩减有利于他;
二是首辅上任是准备推行新政的,前日内阁透出风来,说是希望能够在受灾的山东施行税改,这样可以缓解山东百姓的生计艰难,在当前的赈济拨款上,也可以减少一些开支,我看这是谈条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