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封请罪疏并没有平息清流们的怒火,他们在朝堂上连续声讨甄家。同勋贵干架吃了闷亏的清流们,把火气都发泄到了甄家身上。然而奇怪的是,朝中重臣却没有一个人发声,都察院左都御史韩恪这个之前的急先锋,在这件事情上也异常沉默。
在清流连续声讨十余天后,皇后前往别宫,向上皇、太妃请安,得到了训示。
甄贵被判定为此案的罪魁祸首,欺瞒上主,为祸下民,罪不可赦。
对于甄家主事人甄诚也有训诫:“尔为内府皇商,平日疏于管教奴仆,致使奴仆心存侥幸、肆意妄为,终酿成大错,此系尔之失职!念尔往日尚有微功,暂不深究,然尔须知,此乃上皇恩宽,非尔可恃宠而骄。若再有此类事件发生,朕必严惩不贷,绝不姑息。”
训诫自然还不够,甄府原本在两淮的盐引生意被交还内府重新分配,另外还被罚了三万两罪银。
王熙凤听到这个消息,顿时愣住了。她深知甄家落得这个结果,可谓亏吃大了,盐引生意可是一大块肥肉。但她也明白,为甄家担心是多余的,为自己担心才是正事。如今四万多两银子下落不明,虽然荣府一时还不缺钱周转,可这终究是个大问题。
她从王夫人手上接过管家的事还没多久,就出了这么大的篓子。若是不能解决,一旦有风声传出去,她以后还怎么管家?这对于好强的王熙凤来说,是绝对无法忍受的。
于是,王熙凤想问问和她一同有放贷生意,在这里面也受损的娘家人,主要是她叔叔王子腾有什么主意。王子腾的回信很快就到了,信上说他已经派人去查,让王熙凤等消息,切莫声张!
王熙凤虽然知道这是目前最好的办法,可等待的日子实在难熬。她心绪不宁,管起事来不免出错,府里的管家下人们都觉得奇怪。
不过好在她本事过硬,又有平儿在一旁帮衬着,倒也没有出什么大错。
十一月底,北京的天空飘起了鹅毛大雪,但这也盖不住贾母的高兴,贾府上下一片喜气洋洋。
黛玉更是兴奋得整夜都睡不着觉。
原来,隆兴帝日前进行了中枢人事调整,户部左侍郎贺襄因其劳苦勤勉升任户部尚书,扬州巡盐御史林海在任兢兢业业、功高劳远,特此擢升为户部左侍郎,安徽布政司布政使刘泉迁户部右侍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