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片深山之中,翠竹掩映下,有一座古老的寺庙,名为“净心禅院”。禅院内的钟声悠远而深沉,仿佛能穿透人心,洗去尘世的浮躁。
这里的住持,是一位名叫慧明禅师的高僧,他深谙佛法,智慧如海,慈悲如月。
一日,正值初春时节,山间百花盛开,鸟鸣声声。
慧明禅师带领学生们在山间行走,讲授佛法。阳光透过树梢,洒在青石小径上,斑驳陆离。
禅师停下脚步,望着远处云雾缭绕的山峰,缓缓说道:“修行之路,非一日之功。真正修行,要能看破七情五欲,不再沾染。但看破并非远离,而是恒顺众生,与世间万物和谐共处。”
学生们听得如痴如醉,纷纷点头称是。
这时,一个名叫明慧的年轻僧人却面露疑惑,他走上前来,双手合十,恭敬地问道:“师父,若是我们看破了七情五欲,不再沾染,那与大家在一起时,如何能做到有说有笑,有欢乐也有悲哀呢?”
慧明禅师微微一笑,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他拍了拍明慧的肩膀,示意他跟随自己继续前行。
师徒二人来到一片桃花林中,桃花盛开,香气袭人。
慧明禅师指着那些盛开的桃花,对明慧说道:“你看这桃花,它们盛开时娇艳欲滴,凋零时也是那么自然。它们并没有因为盛开而沾沾自喜,也没有因为凋零而悲伤不已。它们只是顺应自然,生死轮回,这便是恒顺。”
明慧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但心中仍有不解。
慧明禅师又继续说道:“修行之人,虽已看破七情五欲,但并非要摒弃世间情感。我们与人相处时,仍要表现出应有的情感,但这情感应当是纯净的、无私的。当我们看到别人快乐时,我们由衷地感到喜悦;当别人悲伤时,我们也能感同身受。但我们的内心却不会因此而起波澜,因为我们已经看破了这些情感的本质。”
明慧听后,心中豁然开朗。他感激地看着慧明禅师,说道:“师父,我明白了。修行之人虽已看破七情五欲,但并非要摒弃世间情感。我们要恒顺众生,与大家和谐相处,但内心却要保持清净,不被外界所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