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转身,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下一幅简易的地图,从山脉、河流的分布,到城市、交通枢纽的标识,每一笔都清晰有力。他开始讲解不同地形下的战略要点,声音抑扬顿挫,生动地描述着在平原地区如何发挥机械化部队的优势进行快速推进,在山地又该如何利用地形进行伏击和防守。大鹏鸟听得格外认真,他的眼睛紧紧盯着黑板,脑海中不断浮现出曾经战斗过的场景,那些在山区、城镇与感染者周旋的画面与教授所讲的理论逐渐融合。他想起在湘西南的废弃工厂,若当时能更深入理解包围与反包围的战略,或许战斗会更加顺利。
讲到经典战例时,教授详细剖析双方的战略决策和执行过程。他的讲述绘声绘色,仿佛将学员们带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学员们时而专注倾听,时而低头记录,教室里只有教授的讲课声和笔尖在纸上划过的沙沙声。大鹏鸟忍不住举手提问:“教授,在末世那种复杂混乱的局势下,面对不可预测的敌人,这些经典战略该如何灵活运用?”他的声音因为紧张和激动微微颤抖,但眼神中却透露出坚定的求知欲。
教授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回答道:“问得好!末世虽特殊,但战略的核心不变。以你们经历过的战斗为例,知己知彼、集中优势兵力、把握战机这些原则依旧适用,只是要根据敌人的特性和环境的变化进行创新。比如面对行动敏捷、数量众多的感染者,我们可以利用狭窄地形限制其行动,集中火力进行歼灭;在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就要更加注重后勤补给线的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分配。”
课堂上,学员们积极发言,分享自己在实战中的困惑和体会。大鹏鸟和那些有着相似经历的同学结合自身经历,提出了许多实战中遇到的问题,与教授和其他同学热烈探讨。有的同学讲述在夜间遭遇感染者突袭时如何快速组织防御,有的同学分享在物资短缺时如何制定作战计划,大家各抒己见,思维的火花在教室里不断碰撞。
下课铃响起,大鹏鸟仍沉浸在课堂的讨论中,意犹未尽。他缓缓站起身,眼神中充满了对未来学习的期待和对知识的渴望。这第一堂课,不仅开启了他在军校的学习之旅,更让他看到了未来的希望,坚信在这里的学习会让他在未来的战斗中变得更加强大,为守护人类的希望贡献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