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的天色渐暗,厚重的暮色给宫殿蒙上一层肃穆的纱。育麟和尚一袭灰色僧袍,衣角在微凉的风中轻轻摆动,迈着沉稳的步伐,再次来到那座见证过悲剧的宫殿前。这里,曾是那位妃子香消玉殒之地,即便冤案已得到昭雪,可萦绕的阴气与哀怨,仍如一层难以驱散的薄雾,久久不散。
育麟心中满是悲悯,他俯身蹲下,开始有条不紊地摆起法坛。他从行囊中取出一尊小巧却精致的佛像,安置在法坛中央,佛像在黯淡的光线下散发着柔和的光晕。接着,他又拿出一串佛珠,珠串色泽温润,每一颗都被摩挲得光滑无比,那是他多年修行的见证。育麟将佛珠轻轻绕在法坛一侧,随后,他点燃了几支香,袅袅青烟升腾而起,带着淡淡的檀香味,在空气中弥漫开来。
一切准备就绪,育麟在法坛前缓缓坐下,双腿盘起,双手结印,口中开始吟诵经文。他的声音低沉而醇厚,如古老的梵钟敲响,每一个音节都仿佛蕴含着无尽的慈悲与力量。起初,声音在寂静的宫殿中回荡,随后,仿佛有一股无形的力量牵引,佛音逐渐飘远,传遍了整个紫禁城的角落。
第一日,天色阴沉,铅云低垂,仿佛也在为这场超度法事默哀。育麟的诵经声未曾有一刻停歇,他沉浸在佛法的世界里,试图用经文的力量,安抚那些不安的灵魂。随着佛音的飘荡,宫殿周围的阴气似乎有了些许松动,原本紧闭的窗户,隐隐传来“嘎吱”的声响,像是沉睡多年的冤魂,在这佛音的感召下,开始慢慢苏醒。
第二日,天空飘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雨滴打在宫殿的琉璃瓦上,发出清脆的声响,与育麟的诵经声交织在一起。育麟的面容略显疲惫,但眼神却愈发坚定。他知道,这场法事至关重要,不仅关乎那位妃子的安息,更关乎紫禁城长久的安宁。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宫殿内的阴森气息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股祥和的氛围。宫女和太监们路过此处时,都能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宁静,他们纷纷停下脚步,双手合十,默默祈祷。
到了第三日,阳光终于穿透云层,洒在紫禁城的每一个角落。育麟的诵经声依旧沉稳有力,经过两日两夜的持续诵经,他的声音已略带沙哑,但每一个字都饱含着对佛法的虔诚和对冤魂的悲悯。就在这时,宫殿的上空,一道柔和的光芒缓缓浮现,光芒中,那位妃子的鬼魂渐渐显现。
她身着一袭素白的宫装,长发如瀑,面容不再狰狞恐怖,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宁静与祥和。她的眼神中,满是感激与欣慰,静静地凝视着育麟。育麟缓缓睁开双眼,看到妃子的鬼魂,心中一阵宽慰。他微微颔首,轻声说道:“女施主,你的冤屈已洗清,作恶之人已得到惩罚,如今,你可以安心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