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整一个小时后,井下的工人传来消息:木棺已经完全清理出来了。
“用绳索吊上来吧!”哈瓦斯用不容置疑的口吻指挥着。
天气炎热得让他有些恼火。
他只想尽快把木棺吊出来,拍几张照片,完成媒体发布会后回去享受空调。
有了他的命令,阿什拉夫更加卖力地催促,站在竖井边上,用开罗郊区的方言骂骂咧咧地指挥着。
但他完全没注意到,那两名研究生眼里满是隐忍的怨气。
他们很清楚井下的木棺里是什么东西,因为这是他们的“杰作”。
他们更清楚的是,根据埃及法律,任何在埃及境内的考古成果,都必须首先提交给文物部备案并审批。
在场有哈瓦斯坐镇,无论这墓里挖出什么,只要不是大英女王,他们的研究就不可能被公开。
显然,仅仅靠这些不足以发泄他们长时间被当成苦力驱使的怒火。
为了让这次“考古成果”更加出人意料,他们早已在现场远处的遮阳棚里悄悄安装好了摄像头,并在哈瓦斯到达之前启动了直播。
此刻,这场挖掘已经在TikTok上悄然开播。
当木乃伊被绳索小心翼翼地吊出,木棺立刻被转移到遮阳棚下。
“太精彩了,这具木乃伊的木棺彩绘实在是太令人惊叹了。”
哈瓦斯立刻面对镜头,为在场的记者提供绝佳的宣传素材:
“从16岁起,我就研究古埃及文物。这件木棺的精美程度,绝对可以在我职业生涯的发现中排进前五!”
他满脸骄傲地补充道:“其他国家根本找不到这么精美的木棺!”
然而,这时有记者提问:“哈瓦斯先生,按照我们统计的数据,您口中的‘前五木棺’已经有七具了,请问哪两具被淘汰了?”
哈瓦斯微微一顿,随即风趣地回应:“这位来自《金字塔日报》的记者真是个实在人啊,来,请他出去吧。”
全场哄笑,哈瓦斯挥了挥手,继续说道:“好了,现在大家可以提问,十分钟后,我们将现场开棺。”
面对记者们的踊跃提问,他显得游刃有余。
“哈瓦斯先生,为什么这具木乃伊木棺上的彩绘会是鸟头?”
他轻咳一声,语气略显不满:“这位记者的历史课显然没有及格。这是古埃及智慧与学习之神托特的形象。”
“托特可是埃及文字的发明者!”他停顿片刻,目光扫过木棺的彩绘,“不过……这幅托特神的造型确实有些特别,也正因为如此,它才是全新的考古发现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