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煤的过路车还没来。
李爱国他们等了足有大半个小时,管列车调度的调度员才急急忙忙跑来,告诉他们能上车了。
运煤车的杨司机正好来自津城铁路分局。
得知他们是要去勘察津城港的铁道线路,立刻借助司机楼里昏暗的灯光,认出了李爱国。
“哟,这不是李大车嘛,怪不得到上一个扳道站的时候,分局就通知我一定得在京城站等你们上车。”
杨司机成天跑运煤的线儿,说话带着股子煤车司机的豪爽劲儿,办事也特痛快。
当时就让司炉工拿了几个苞米棒子放在炉膛上烤,没一会儿,香味就出来了。
李爱国这一通折腾,肚子还真有点饿了,也没客气,接过来就啃。
就是这苞米棒子不经饿,李爱国又把白面馒头放在炉膛侧面的铁板子上。
没多会儿,白面馒头烤得焦黄焦黄的,咬一口,跟锅盔似的。
跑过车的都知道携带食物,刘清泉和老郑他们也都各自带了馒头,饭菜。
不到片刻功夫,司机楼内便弥漫起饭菜的香味。
李爱国恍惚有种错觉,这司机楼不是司机楼了,变成餐车了。
呜呜呜.狂吃,狂吃,狂吃呜呜呜……大家伙甩开腮帮子一通吃……
从京城到津城,客运火车得走五六个小时,运煤车就用了三个半小时。
运煤车到了津城站,李爱国他们跟杨司机道了别。
还没出火车站,就看见津城铁路分局的张局长带着好几十个年轻人过来了。
“李司机,你们还真是够准时的。”
张局长在部里面开大会的时间见过李爱国,距离很远便伸出了手。
“时间正好,我们检修队的同志马上就要乘车前往塘沽作业区了,你们是不是一块去”
时间紧迫,容不得耽误,李爱国便带着自己的队员跟随津城分局检修队伍准备前往塘沽作业区。
出乎李爱国预料的是,这次津城分局没有动用火车,而是从公交公司调了五辆公交车。
津城这边的公交车可有意思了,车头有个“大鼻头”。
到了冬天,“大鼻头”上得盖厚棉垫子。
车门是人力手动推拉的,车身颜色上半截浅,下半截红。
这是客车厂1951年从捷克进口的布拉格卡车改装的公共汽车,在这时候的国内那可算是最先进的公交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