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在一旁听着,心中暗暗佩服诸葛亮的见识,说道:“先生高见,瑜受益匪浅。只是发展水军,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甚巨,不知先生有何良策?”
诸葛亮胸有成竹地说:“周将军,可在江东各地设立造船厂,招募能工巧匠,提高造船效率。在物力方面,鼓励百姓参与渔业、航运等行业,从中征收赋税,以补充发展水军的费用。至于人力,可在民间招募年轻力壮者,加以训练,充实水军队伍。”
孙策听后,大喜过望:“先生果然有经天纬地之才。从今日起,先生便留在我身边,为我出谋划策。
”诸葛亮欣然应允。
此后,诸葛亮在江东迅速崭露头角。他协助周瑜整顿水军,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的训练方法和战术。在他的建议下,江东水军的战斗力得到了显着提升。
一日,孙策召集众将商议防御策略。诸葛亮说道:“将军,如今刘辩虽败,但不可不防其报复。我建议在长江沿岸的重要渡口和关隘加强防御,修建坚固的堡垒,布置重兵把守。同时,派遣斥候,密切关注北方的动向,做到知己知彼。”
孙策采纳了诸葛亮的建议,立刻下令实施。在诸葛亮的精心规划下,江东的防御体系日益完善。
在治理地方方面,诸葛亮也展现出了卓越的才能。他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的疾苦,提出了一系列减轻赋税、鼓励农桑的政策。在他的努力下,江东的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百姓生活更加富足。
随着诸葛亮在江东的影响力逐渐,增大一些人开始对他产生了嫉妒之心。张昭便是其中之一。张昭在江东资历深厚,一直以江东的元老自居。他见诸葛亮年纪轻轻便得到孙策的重用,心中颇为不满。
一日,在朝堂之上,张昭故意刁难诸葛亮:“诸葛先生,你虽有一些见解,但终究年轻,缺乏经验。如今江东面临诸多挑战,你所提之策,是否真的可行,还需时间检验。”
诸葛亮微微一笑,不卑不亢地说道:“张公,亮虽年轻,但对天下局势和江东事务皆有深入思考。所提之策,皆是为了江东的长远发展。若有不足之处,还望张公多多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