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咱来做这件事?”朱元璋略显惊讶。
“正是如此。”张北玄点点头继续讲道,“老朱啊只需制定一道敕书规定,凡是愿意贡献货物给大明者,均可享有让后代平等地参加官僚考试的权利,作为回报。”
“这样一来估计会引起相当多富有家族的兴趣争相前来奉献财物。”
明代科举虽然理论上是对所有人都公平开放的平台,但实际上却往往存在着种种幕后操控的现象。
在此环境下,官员家庭出身的年轻人较之商人,或地主阶层的子弟显然具有更多机会。
正因为如此原因,普通商贾之家,对于通过考试跻身仕途的需求,显得更为迫切强烈。
因此即使只给予一点小小的激励,也会引发非常积极的响应。
朱元璋恍然大悟般地点头赞同:
“如能再加一条保证无论是否拥有家世背景,都可以同样获得晋升途径的话,岂不是更好!”
“当然可行。”
张北玄赞同地点点头:“此外还可以考虑将属于公共财产的商业网点暂时租赁给私人经营者打理。”
“如此既能够增加皇家收入又能促进整个行业蓬勃发展。”
“总的来说, 尽管实际权力仍然掌握在最高统治层手中,但是这种方式无疑大大扩展了财源渠道,同时也使得手工业和贸易活动愈发兴旺发达。”
听完这段话之后,朱元璋忍不住激动地拍桌叫好。
正如张北玄所预测,那些富有的大家族们肯定愿意拿出积蓄参与这项计划,毕竟许多时候,钱放在那里也找不到好的投资方向。
而今有了这样一项,有利于自身利益的机会,自然乐于出手支持朝廷建设事业。
以前,由于担心损害政权根基,并且怀疑当局信用问题,朱元璋可能未必会采取类似策略。
不过现在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商人群体感受到了政策,导向正在朝对他们有利的方向倾斜,从而增加了配合程度。
而这其中最为关键之处,就在于治理者自身需具备足够的吸引力,加上合适的政策措施做支撑,才能实现良好运作——
这一切都需要,基于前期对官场风气成功整治的基础之上,才能够顺利展开。
朱元璋与张北玄谈得正欢,嬴政和李世民却是一脸酸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