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那次陈拰并未听清丫鬟的完整话语,只捕捉到了“三少爷……”
这几个字,便已心急如焚,认定发生了什么大事,当即悲从中来,冲出门外,留下一脸茫然的丫鬟。
幸好于夫人及时安抚丫鬟,继续问清原委,才知不过是虚惊一场。
类似的乌龙事件,在陈家可谓层出不穷。
譬如,长兄有一次不慎将新买的物品掉进了河中,奋不顾身地下水捞起,全身湿漉漉地上岸,却遭到父亲一阵心疼地哭诉:“儿啊,你何苦这般?”
长兄满脸问号,不明所以。
还有,二姐康婉茹仅仅是与文家的公子马车擦肩而过的误会,竟也被父亲演绎成了惊天动地的大事,以为女儿的名声受损,誓要为她讨回公道。
种种情境,回想起来,既让人啼笑皆非,又充满了对那份过度关爱的深切体味。
“我儿放心,爸必定为你主持公道,文家齐!你这小子竟还敢跟过来,看我不好好教训你一顿!”
随着父亲这番掷地有声的话语落下,他猛地从座位上腾跃而起,宽厚的身影瞬间将身旁二姐温柔地挡在身后,犹如一座坚不可摧的山峦,目光如炬,直直地瞪视着不远处面色微变的文家齐。
这一系列动作快如闪电,使得正欲靠近的文家齐脚步不由一顿,脸上闪过一抹惊慌,随即迅速调整神色,恭敬地弯腰向陈拰施礼:“康伯父,实在是晚辈考虑不周,请您责罚。”
“当然是你的不对,难不成还要怪罪到我女儿头上不成?”
陈拰的声音里带着几分不悦,眉宇间锁着严厉。
“是,是,完全是我的过错,绝非……”
文家齐连连应声,额头上已渗出了细密的汗珠,显得有些手足无措。
“嘿,好小子,还想狡辩?”
陈拰的声音提高了几分,大有一言不合便要动怒的架势。
“爸,您消消气,别冲动啊。”
陈靖忱在一旁见状,连忙出声劝解,试图平息这场即将爆发的风暴。
然而,这剑拔弩张的局面却在母亲温婉的介入下瞬间瓦解。
只见她轻巧地揪住老伴的耳朵,嘴角挂着温和的笑意,眼神流转间满是对文家齐的理解与体谅:“文公子,事情我都已经知晓,下人们先前向我解释得很清楚。是我们家的马车不小心碰撞到了文家的,而文公子不仅没有追究,反而慷慨地将自己的马车借给了月和,亲自护送她安全归家。对此,我们陈家上下都深感感激。”
说罢,于秋月微微侧身,悄悄地朝陈拰的脚边踢了一脚,示意他冷静,同时在心中暗自感叹于文家——那个京城之中声名显赫的贵族世家。
文家齐,作为文家嫡系二房的长子,年纪轻轻便才华横溢,高中进士,与他们陈家的大少爷陈粱同年登科,一时传为佳话。
而文家内部,有着一项不为外界所熟知的家规。